據了解,早期安裝海上風機主要是藉助起重船或自升式平台。但由於作業海況受到嚴格限制,施工效率低,起重船主要在海上風電場開發的初期進行一些示範項目的風機安裝,進入大規模安裝後就很少被使用了。我國目前唯一一座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力發電示範項目即採用浮吊進行風機整體吊裝。
不久前召開的全國海上風電工作座談會透露,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目標為2015年達到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到2020年,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第一大國。
有業內人士坦言,隨著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海上風力發電也被寄予厚望。不過,就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其開發難度遠遠大於陸地風力發電系統建設,而且建設與運行海上風電場的成本明顯高於陸地風電場。
專家舉例說,相比陸上,海洋環境的複雜性對風機的安裝和維護都提出更高要求。海上風電的商業化開發,前提是成本必須降下來,而途徑之一就是要有專用的安裝和維護設備。
海上風電安裝專用船嚴重不足
據了解,海上風電機組安裝專用船的短缺是導致海上風電場開發成本高昂的關鍵因素之一。
由於起步晚,我國在海上風電機組安裝方面還缺乏相關研究,目前還沒有建成適合海上風機安裝的專用船隻設備,只能藉助於一些改造船隻。因此,實用、安全的運輸和安裝是所有海上風電建設中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除了風機質量,海上風電安裝船舶的短缺,施工經驗不足,開發成本過高也是海上風電發展存在的障礙。據介紹,海上風電的安裝,無論是技術、工期,還是成本費用都取決於安裝工具,也就是海上安裝專用船及平台。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技術支撐相對薄弱,缺乏適應多種建設條件的施工設備,對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施工、研究試驗不足,離岸變電站和海底電纜輸電水平也較低。
有分析報告指出,海上風電場建設成本主要集中在風電場設施建設及安裝方面。風電場設施包括風機、基礎、電纜等,其費用約占整個風電場建設成本的79%;風電場安裝包括海上風機的安裝和海底電纜的敷設等,費用約占15%,其中,安裝風機和基礎的費用約占9%,海底電纜敷設費用約占6%。海上風機的安裝過程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建造基礎,然後在基礎上安裝風機組件(塔架、機艙、葉片等)。安裝風機的方法主要有分體安裝法和風機整體安裝法兩種,其中分體安裝是目前最成熟和應用最廣泛的。
更多海上風電安裝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上風電安裝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