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光伏業未來發展態勢分析

光伏業未來發展態勢分析

2012-01-01 10:18:45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廣東2003-2004年太陽能發電全國第一,現在是倒數第一。」沈輝認為,廣東光伏發展比起江蘇整整慢了一個節拍。廣東應該率先發展光伏發電。廣東對光伏產業沒有足夠的重視,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是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LED、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從產業排名就可以看出,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照明三大產業是率先發展,太陽能光伏等其他產業協調推進。沈輝教授質疑,三大產業都是需要用電的,廣東缺電、目前電價很貴、太陽能資源很豐富,加上經常下雨,可以經常沖刷電池板。這些都是可以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的絕佳條件。

    沈輝透露,在政府重視程度不足的環境下,廣東很多光伏企業外遷了,東莞南玻光伏將主業遷至湖北宜昌;廣東省第一家太陽能上市企業——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主業放到四川樂山;珠海興業因為拿不到地就建到湖南湘潭去了;比亞迪、富士康的新廠區也建到陝西、江蘇去了。還有不少相關聯的配套企業,比如做鋁合金邊框和支架的都遷到江蘇去了。廣東做得最好的廣州儒興科技也建到無錫去了。

    對此,他建議,政府應該通過應用來拉動高端產業。「上海世博園有2.8兆瓦的太陽能屋頂,京滬高鐵是6.68兆瓦,廣州的太陽能條件比上海好多了,亞運會卻沒有大面積使用太陽能發電,包括琶洲展館、科學中心、新體育館、廣州南站,如果屋頂改成太陽能電池板不會增加多少費用,現在建大型屋頂越來越少了,廣州失去了很多機會。」

    據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特邀專家、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所長沈輝教授介紹,晶體矽最早產業化是上世紀50年代為了發展航空而進行的,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太陽能發電才得到關注。廣東發展光伏產業較早,在深圳有一家國營非晶矽廠,但真正做起來還是施正榮等一批歸國人員在廣東看到光伏產業發展之後。2005年底,尚德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其創始人施正榮隨後成為中國新晉首富。

    2000年,德國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對可再生能源電力實施固定的上網電價政策,鼓勵太陽能發電。2004年該法修訂後,對電價機制和電價水平調整為:光伏發電價格45.7歐分/千瓦·時,如果是與建築結合的光伏發電裝置,依據容量大小不同,上網電價為54-57.4歐分/千瓦·時。

    得益於德國推行光伏產業化的契機,在德國提供設備、工藝和原材料的前提下,中國一批留學歸國人員通過不斷創新大量出口光伏產品,通過2005-2007年間的發展,中國先後趕超美國、日本和德國,在200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製造國並保持至今。

    專家認為,「雙反」引發國內光伏企業若干反思:一、產業發展沒有規劃,國家在總體宏觀控制上有問題。每個省、每個市都在爭相上馬。二、只製造不使用,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失誤。中國是第一大光伏製造國,加上台灣省,目前世界上60%以上的光伏產品都是中國製造。中國製造規模在1000兆瓦以上的有五六家,在500兆瓦以上的有幾十家,但與生產相比,使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德國太陽能發電已經占到2%,歐洲在2020年要占到10%。日本和美國都有未來五年或十年太陽能發電達到10%的計劃。

更多光伏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光伏業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