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今年棉價走勢分析

今年棉價走勢分析

2012-01-01 10:15:0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2010~2011年我國棉紡織市場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大漲急跌的「過山車」行情,期間漲跌幅度之大、延續時間之長均屬多年少見,棉紡織企業在此輪牛市和熊市的轉換中未能分享到收益,反而因誤判形勢而損失較大,多數已由2010年的普遍贏利轉為2011年的明顯虧損。

    由於國內嚴控通脹、貨幣政策持續緊縮,2011年引發資金外逃,在出口市場萎縮、國內需求難振的情況下,棉紡織市場行情「急轉直下」,全年呈明顯的供大於求的狀況,價格跌幅加深。那麼,2012年是逆勢反轉還是繼續下跌,我們將面臨哪些機會,挑戰有多大?

    2011年:市場「跳水」致企業虧損加劇

    對比2011年原料、紗線、坯布市場跌價幅度,可以看出,2011年3月份以來,國內棉紡織市場原料、紗線、坯布價格大幅下跌,勢不可擋。由於上下游市場跌幅不同步,部分棉紗和坯布等產品價格降幅快於原料,致使企業虧損加劇,「高進低出」、「庫存多虧損多」的特點極為突出。

    從各品種來看,2011年2月底以後全棉、滌棉、人棉產品等主要品種跌幅均較大,上半年全棉產品領跌,下半年滌棉、人棉產品領跌,三者全年出現集體下跌、輪番下行的態勢。這一方面反映出2010年市場炒作過度,價格脫離供需關係,致使2011年大幅「擠泡沫」,給行業帶來巨大的陣痛;另一方面說明2011年市場需求不濟、價格回落,行情趨向理性,棉紡織企業虧損加大。前後兩年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2010年全棉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放量上漲創出新高,出現了幾十年少見的牛市行情。2011年春節過後,在資金助推下,國內棉價再創新高,而棉紗和坯布等下游產品價格均未超越2010年11月份的高點。2月底3月初以後市場銷售受阻,價格滯漲、大跌,部分全棉紗線、坯布跌幅已超過上游原料。2011年的大跌,基本上吞噬了2010年的漲幅。

    據江蘇、陝西和山東等地區部分中大型企業反饋,2010年處於歷史最好水平,然而,2011年普遍陷入產銷困境,2月底3月初以後全棉產品市場大幅度下跌,跌勢迅猛,9月8日開始由於國儲棉19800元/噸不限量收購,以及在傳統的紡織銷售旺季預期下,8月底9月初棉紡織市場略有反彈,但仍無法挽回頹勢。1~12月份國內棉花價格下跌12500元/噸,跌幅近40%,C32S棉紗價格下降13700元/噸,跌幅35%,全年主要全棉坯布價格下跌3.00~5.00元/米左右,跌幅30%~45%左右。總體來看,國內棉價「跳水」帶動棉紗和坯布等產品降價,而棉紗和坯布市場趨冷又拖累了棉價的加速下探,三者互相影響又互相制約。

    由於市場需求受阻,以及在全棉坯布市場大幅下挫的影響下,2011年滌棉產品、人棉產品市場也一路下行,其中,上半年滌棉產品市場跌幅略小於全棉產品,後來由於市場避險情緒較強,全棉類產品企業大量轉產棉混紡、化纖類產品,致使滌棉、人棉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國慶節以後滌棉、人棉產品市場跌幅明顯大於全棉產品。其中,2011年1~12月份國內粘膠短纖價格下跌12600元/噸,跌幅44%,R30S人棉紗價格下降13600元/噸,跌幅41%,人棉坯布價格下跌2.20~4.00元/米左右,跌幅40%左右。

    總體而言,2011年粘膠類上下游產品跌幅超過全棉、滌棉產品,居於首位,滌綸類產品跌幅最小,由此可知,滌類產品市場需求增長,棉紡織企業「棉轉滌」的趨勢明顯。

    2012年:全年形勢或呈「三步走」

    從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國內棉紡織企業贏利情況改觀,2010年更是出現了罕見的牛市行情,棉紡織產品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揚。然而,2011年未能延續牛勢,反而由大漲轉為觸頂大跌,那麼,2012年棉紡織市場行情又將如何,是繼續下跌還是逆勢反轉?

    從技術角度和趨勢分析,由於2011年棉紡織市場跌幅已深,部分產品超跌,2012年應該沒有繼續看跌的理由,但從供需基本面和複雜的外圍形勢來看,我們仍沒有樂觀的理由,特別是上半年期望值不宜過高。預計2012年下半年好於上半年,整體形勢將略好於2011年,但仍將明顯差於2010年,或將呈現「三步走」的趨勢。

    一季度市場形勢「先抑後揚」。由於當前市場風險已有大幅釋放,2011年9月8日開始棉花收儲成為國內市場的「定海神針」,無論國際棉價下跌多大,國內棉價始終穩定在收儲價一線。在2012年3月底收儲結束之前,可以肯定的是,在此期間國內棉花現貨和鄭棉期貨跌破19000元/噸的可能性較小。一季度棉紡織市場總體呈現「穩中有漲」的趨勢,但在供需關係難以逆轉和宏觀經濟形勢衰退、緊縮貨幣政策難以轉向的背景下,漲幅不會太大。因此,在企業資金相對較好的情況下,年前可以逢低價備貨,年後趁反彈逢高價減倉出貨為主。

    4月份收儲結束之後,棉紡織市場將再次面臨方向選擇。以目前的收儲進度推算,至2012年3月31日收儲結束,國儲棉收購將達到300多萬噸,占總產量720萬噸的四成以上。收儲結束以後市場流通資源減少,屆時棉紡織企業可能面臨明顯的用棉缺口,但國儲庫的充裕加強了國家調控棉價的能力,在紡織用棉緊缺、棉價大漲時國家可以通過大量放儲或進口施壓棉價,使2012年棉紡織市場難以出現持續上漲行情。因此,後市將出現大量下發進口棉配額和少量下發(不下發)的兩種選擇:如果在進口棉配額少量下發或不及時下發的情況下,當前國際棉花、棉紗和坯布等產品價格大幅低於中國市場,巴基斯坦、印度等國棉花價格低於中國7000元/噸、坯布價格低於中國同規格產品1.00元/米以上,致使中國棉紡織企業用棉成本大幅度高于海外主要競爭對手,外單流失情況將進一步加劇。由於中國紡織品服裝對外依存度較高,越是接近終端市場對外依存度越高,因此,下游紡織品服裝出口受阻,將反制中國內銷市場的繁榮發展,紡織行業形勢難以大幅好轉,較為困難的企業形勢難以支撐高昂的棉價,後期勢必維持偏弱走勢。

    如果及時下發大量進口棉配額,則在下游形勢尚未復甦以及低價的進口棉衝擊下,在收儲結束之後,屆時國內棉市面臨加速下跌到位,有望跌至2010年大漲之前的價位水平,收儲棉也面臨難以拋儲的尷尬,顯然,此種情況並非管理部門的初衷,因此大量足額發放進口棉配額的可能性比較小。

    以目前的趨勢分析,為保證國內棉花不受低價進口棉衝擊,2012年國家可能減少進口棉配額數量(分批下發為主),上述第一種情況出現幾率較大。在收儲政策支撐下,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初中國棉價居高不下,而進口棉憑藉質優價低的優勢受到棉紡織企業青睞。

    但是,不論如何,4月份以後棉紡織市場均將再次面臨較大的產銷壓力,若大量過剩下發配額將有望加速國內棉價下跌到位,若少量下發進口棉配額,棉紗和坯布等下游企業因用棉成本高企、勞動力比較優勢喪失,內憂外患的產業環境將決定棉紡織企業日子不會太好過,替代品的替代效應進一步顯現。

    下半年市場形勢有望好於上半年。經過2010/2011年度的大漲急跌,以及經過2012年上半年的洗禮之後,2012年8月份以後的市場形勢有望略好於上半年,主要原因是:經過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近一年半的庫存消化之後,2012年下半年以後棉紗和坯布等產品「去庫存化」將取得明顯的成效,為棉紡織市場形勢回暖奠定基礎。由於2010/2011年度的大漲大跌,2012年國內種棉積極性下挫,不少棉農棄棉,轉種其他農作物,9月份以後新棉產量勢必再次下降,供需關係有望改善。經過拉鋸式角逐之後,2012年下半年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將趨於緩和,全球市場面臨新一輪的補庫機會。在國內房地產市場和物價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國內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有望逐步放鬆,除了上半年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之外,下半年以後利率水平有望下降,信貸環境的寬鬆也將提振市場需求。

    展望2012年,歐債危機難以緩解、美國經濟增長滯乏致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海外市場需求難振,紡織出口面臨困難。在形勢仍未反轉、行業難以復甦的情況下,2012年棉紡織市場形勢難言樂觀。

    儘管2012年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但因國家調控國內棉價的能力大幅加強,若不大量下發進口棉配額,難以繼續深跌,但因收放儲政策制約也難以持續大漲,因此,可以預計2012年棉紡織市場不會出現2010年單邊大漲或2011年單邊大跌的極端行情,以階段性的寬幅振盪為主。預計2012年整體略好於2011年但仍將差於2010年,下半年略好於上半年。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棉價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