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建陶行業需轉變觀念促發展

建陶行業需轉變觀念促發展

2012-01-01 11:59:0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瓷磚時裝化
  
  進入二十一世紀,建陶行業打出「瓷磚時裝化」的口號,新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隨之不斷加快,一些企業一年推出四期甚至更多期新產品,讓消費者眼花繚亂,剛用上的新產品一轉眼就過時,我覺得這簡直是行業浪費,也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日常用品用完就買,衣服想換新的就淘汰舊的,而瓷磚產品的購買和應用並不相同,一個房子裝修後,少則5年、多則10年以上才會考慮翻新,且翻新的成本、能耗、物耗、環境影響是很大的。試想,如果一套房子每年翻新,自己不煩,也會被鄰居趕走。也就是說,瓷磚產品對於同一個消費者來說,無法成為時裝化產品;時裝化的瓷磚產品,只能滿足少數消費者的需求。
  
  反觀瓷磚行業,十年前的金花米黃、第一代微粉在今天的市場上依然占有相當份額,藍花瓷依舊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國外一些企業的暢銷產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變,國內也有一些企業堅持得不錯,部分產品多年暢銷,為企業常年帶來不菲的利潤。
  
  不可否認,瓷磚產品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以維持行業的進步,展現企業的創新能力、技術進步與品牌高度,但並不需要像時裝一樣快速更新;相反,行業內需要穩定一些產品品類,在保持其基本風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延伸其規格、花色和配套,延長其暢銷壽命,就如天然石材一樣,永遠不會落後和過時,如市場上現有的洞石產品、砂岩產品、仿木紋產品、仿大理石產品等等。因此,「瓷磚時裝化」並不適合瓷磚行業和瓷磚生產企業,也不符合國家節能減排低碳的政策導向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瓷磚厚重就實在
  
  一直以來,市場上的競爭都以「厚」為競爭優勢來打擊對手,加上人們「多就好」的傳統思維,致使人們普遍認為「瓷磚厚重才好、才實在、才不是偷工減料」。其實,瓷磚產品屬於表面裝飾材料,是具有藝術性、裝飾性、表面保護性的工業產品,人們真正用到的主要還是其表面裝飾效果,只要其破壞強度和承載能力達到實際的使用要求,就能充分發揮瓷磚產品的用途。
  
  瓷磚相對於天然石材,具有強度高、重量輕、耐老化、耐腐蝕、花色一致性好等多方面的優勢,正由於其經過高溫燒成,相同厚度的瓷磚抵抗破壞的能力遠高於石材,且瓷磚產品燒結度越好,抵抗破壞的能力越高,這就是瓷磚有別於天然石材的突出之處,也就不需要天然石材的「厚重感」。
  
  況且,瓷磚越厚,產品的燒結難度越大,相同周期燒結度就會變差,其抵抗破壞的能力反而變差,這是瓷磚燒成工藝所決定。而厚瓷磚除了消耗的原材料多外,達到合格的燒結度還需要消耗更多的能耗,這是不符合國家正在大力倡導的「節約能源、節約資源、減少排放」的國家政策的。因此,建陶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可低碳發展,瓷磚減薄是必然趨勢,號召行業內所有人士都要向社會消費者宣傳「瓷磚並非越厚越好」,「瓷磚是可以更薄一些的」,尤其是我們的市場銷售人員,作為瓷磚文化的傳播者,必須向消費者灌輸「瓷磚減薄」的觀念和認知。
  
  白坯瓷磚才是高檔產品
  
  市場上,瓷磚坯體「越白越高檔」已成主流,究其緣由,來自行業自身對消費者的誤導。追溯八、九十年代,從義大利、西班牙進口的國外高檔瓷磚產品,都是紅坯,消費者也願意花高價錢購買使用,享受著高檔消費。到了二十一世紀,國內市場逐步轉向白坯瓷磚,市場上也以「白」為競爭優勢壓制進口產品、打擊競爭對手,從而讓消費者逐步形成「瓷磚坯白才是高檔產品」的觀念和認知。
  
  前面已說到,瓷磚產品本身屬於表面裝飾材料,真正發揮裝飾作用的是瓷磚表面層,只要坯體的強度、吸水率等各項性能符合產品標準要求,且坯體層不對表面層產生顏色影響,坯體是白色、紅色、黑色又如何,瓷磚鋪貼完成後,誰又能看到底坯層的顏色?因此,「瓷磚坯體越白越高檔」純屬於行業自做孽,現在要改變消費者的白坯消費觀念何其難!

隨著白坯原材料的不斷減少和枯竭,隨著行業的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發展和綜合利用礦山資源的政策要求,瓷磚產品必須跳出「白坯」的禁錮,拓展原材料使用範圍,充分利用來源廣泛的紅泥、劣質砂泥等,轉而發展紅坯、灰坯瓷磚產品,真正實現瓷磚生產廢渣零排放。這需要行業內全方位的協作與配合,需要企業、政府和行業協會共同引導,從標準制訂、政策宣導和市場營銷方面進行廣泛宣傳,尤其是各企業的銷售隊伍,作為瓷磚文化的傳播者,應從正面傳播和宣導非白坯、紅坯瓷磚產品。同時,企業要做好坯體層和表面裝飾層的產品設計,逐步提升非白坯產品的檔次,逐步轉變消費者的「白坯」情結。
  
  瓷磚行業無專利成果
  
  瓷磚行業屬於傳統產業,技術成熟度高,教材、期刊、報紙、雜誌、論文和專利等各種技術資料涉及面廣。近30年的瓷磚行業發展,本身就是引進、模仿和改進國外瓷磚技術、設備而發展壯大起來的,模仿、改進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習慣,在這種環境和條件下,具有專利性的技術創新本身不多,具有原創和保護價值的專利技術更少。現有申請的、授權的專利技術基本上都是組合創新或局部創新,創新點的保護範圍較窄。更為關鍵的是,行業人士對於專利的認知還很模糊,專利知識貧乏,專利意識淡薄,因而,行業人員普遍認為「瓷磚行業無專利成果」。
  
  按照中國專利法,專利本身就具有優先權和獨占性,對於專利技術,誰最先申請就屬於誰的,技術難度大的專利技術,一般是先以技術秘密保護,然後申請專利保護,而只有容易被模仿、捅破一層紙就能明白和仿造的專利技術,優先申請專利進行保護,這就是專利保護的遊戲規則。當前,許多業內老闆們不明白這種遊戲規則,一旦發生侵權事件,總是先以無效、訴訟去爭回自己的面子,就不肯承認侵權事實。
  
  行業內並不是沒有專利成果,比如陶瓷研究所的等靜壓輥棒專利技術、歐神諾的雨花石專利技術、東鵬的洞石專利技術,都是新穎性、創造性突出的專利技術,只是在國內目前的法律環境下,侵權的懲罰力度太小,維權的成本高、收益太低,導致專利維權難度大,維權成效不理想,讓行業內認為專利無法保護,申請專利作用不大,進一步就認為「瓷磚行業沒有專利」。那我要反問,我們行業內申請的專利、授權的專利也不少,難道都是無效專利?瓷磚企業還在努力申請專利,宣稱自己有多少多少專利,又是為何?我覺得,行業需好好反省,行業協會和政府應該出面整頓一下瓷磚行業的專利秩序,促進行業智慧財產權有序發展,建立相互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氛圍,這才能讓行業有序發展、可持續發展。  
  
  瓷磚產品越薄越好
  
  在行業目前發展階段,瓷磚減薄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既符合節能、節源、減排、低碳的宏觀政策,也符合行業可持續發展、降低生產成本的需求。但並不是說瓷磚產品越薄就越好,瓷磚薄了,對燒結性能有利,降低了能耗和資源消耗,產品斷裂模數大幅提升,但破壞強度還是會下降,即其承載能力、抗破壞能力下降,這是致命的變化。由於瓷磚產品太薄了,其應用環境要求高,需要更多的其他輔助配套材料,這將導致應用條件苛刻、應用成本升高、應用能耗或碳排放增加。因此,瓷磚到底薄到多少最合適,「碳足跡」的思維啟發我們,需要在瓷磚生產、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進行成本、優缺點、碳總排放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和平衡,找出最佳厚度,而不能單考慮瓷磚薄板在生產階段的優勢。因此,我認為瓷磚產品並非越薄越好,而是存在最佳的厚度範圍,且不同規格其最佳厚度也不同。

     產品設計只是花色、紋理搭配的外觀設計
  
  當前行業內普遍將技術創新與產品設計分割開來,認為技術創新在於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創新,而產品設計只是產品的花色、規格、造型、紋理搭配方面的設計創意。其實,「技術創新是產品設計的核心,產品設計是技術創新實施的體現」,即技術創新與產品設計合併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創新,沒有技術的創新與進步,產品設計只能停留在原有技術平台上變化,無法實現獨特的創意設計和價值體現;有了技術創新,不落實和設計到創新產品,技術創新的附加值也就無法體現,因此,技術創新與產品設計是無法分割開的。

      產品設計包括產品外觀設計、產品技術設計、產品應用設計和產品文化設計,其中,產品外觀設計包含了規格尺寸、造型、表面效果、花色和紋理搭配等方面的設計內容;產品技術設計包含了產品材料選用、配方、工藝流程、生產設備、產品功能與性能、產品檢驗方法及標準、產品智慧財產權等多個方面的設計;產品應用設計包含了產品應用環境、裝飾風格、施工方法、應用注意事項等方面的設計;產品文化設計包含了文化理念、文化宣傳、包裝標識、商標及主題推廣等。因此,產品設計的範疇很廣、很寬,隱含了技術創新的要求,最終歸結於價值的體現。

更多建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