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復甦持續疲軟和通脹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貨幣存量卻高居不下,在較為矛盾的經濟環境中,是否降息再起爭議。
整體來看,中國經濟的復甦開始遇到明顯困難,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應該更加寬鬆。與此同時,由於實際利率開始轉正,中國存在著較為明顯的降息空間,綜合實體經濟的表現,預計央行將很快降息。
降息更重要的作用是抑制熱錢大規模流入。5月新增外匯占款出現大幅下降,主要是因為國家外管局開始對跨境資本流入開始實行嚴厲監管,但5月末M2依然處在高位,國內外存在利差,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這說明資本流入壓力仍較大。
5月新增外匯占款量縮減至不足700億元,大大低於前四月近4000億元的平均值。
「因此,除了嚴厲監管之外,中國央行更應該考慮減少資本大規模流入的動因,那就是利差;同時,匯率也應該波動起來。」
在澳大利亞央行的降息後,中國的利率水平成為了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的最高值,利差相較海外很高,所以在前四個月就吸引了1.5萬億元的外匯資金,這才是為什麼要呼籲中國降息的原因。大量資本流入意味著央行需要降低與主要經濟體的利差,來主動降低資本流入的興趣。也就是說降息就是要減少套利資金的流入,真正使得貨幣條件收緊。
降息只是一部分,同時要使得匯率出現雙向的波動,匯率波動可以增加持有人民幣的風險,也會抑制熱錢的流入。
從中國的貨幣政策來說,降息對實體經濟的效用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但是它對資本流入的影響非常大。他建議在降息的同時擴大利率浮動幅度。
降息不僅僅能夠抑制熱錢流入,更主要的是會被認為是政府的刺激政策,有利於增加企業和居民信心,也能起到降低企業財務成本的作用。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在當前經濟狀況下,中國的中央政府並不想向市場發出任何貨幣政策放鬆的信號,除非就業狀況出現惡化,而當前的就業狀況仍保持相對穩定,還不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做出反應。
政府可能掌握著更多就業方面的信息,目前並未促動其採取激進措施。
中國經濟運行中暴露的價格和數量指標的脫節反映了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其中,由於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對資金的需求旺盛,而對這兩個部門而言,當前的實際利率並不高。
當前的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擴張更多帶來的是中長期金融風險的累積,而不是對實體經濟的拉動。這種經濟的需求端面臨的結構性矛盾,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和財政體制、土地制度等有關,只有結構改革才是治本之道,總量刺激短期對總需求有一定幫助,但可能加大經濟中長期面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