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移動手機用戶小趙收到廣告垃圾簡訊,發信的手機號碼怎麼也打不通。據記者調查,此類垃圾簡訊來源不一,有的來自群發器,更高級的來自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他們不止為發送垃圾簡訊提供便利,還為相關企業出主意應付監管。
廣告簡訊牽出「垃圾」群發器
8月31日小趙收到了一條「女性私密養護」廣告簡訊,發信人是一個手機號碼,但這個手機號碼怎麼也打不通。記者隨後撥通了這條廣告簡訊中留下的聯繫電話。
調查後發現,這些發信人顯示為手機號碼的垃圾簡訊,大多數是使用某種特殊的簡訊群發器材,通過電腦操作把簡訊群發出去的。那麼垃圾簡訊的推送者又是從什麼渠道獲得這種特殊裝置的呢?
公司技術人員說,這種簡訊群發器使用方法很簡便:把手機卡插入簡訊群發器,連上電腦,安裝好光碟里的軟體,然後通過電腦便可以隨意輸入簡訊內容、導入手機號碼來群發簡訊。簡訊收件人手機號碼除人工輸入外,軟體還會按整個手機號段來自動群發簡訊。
這種插單張手機卡的簡訊群發器每小時發600條簡訊,每天最少能夠發送14,400條簡訊。如果使用同時插8張手機卡的簡訊群發器,每天發送的垃圾簡訊量就會超過11萬條。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類簡訊群發器屬於非法產品,但持續暢銷,他們每個月都能賣出去幾十台。
據透露,廣告簡訊的成本每條不超過1毛錢,相較於其它形式的廣告,成本極其低廉,這正是簡訊群發器在市場上持久暢銷的一個重要原因。
小巫見大巫 運營商疑參與群發
群發器暢銷無阻是垃圾簡訊泛濫的一個原因,但是利用群發器發垃圾簡訊和更高級的比起來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很多垃圾簡訊都是由106等特定數字開頭的號碼發來的,而這類號碼其實只有「移動、聯通、電信」這三家運營商自己才能夠使用。這難道是說「國家骨幹通訊運營企業也在參與垃圾簡訊的群發」嗎?
成都一家公司的業務員介紹說,他們是利用三大運營商推行的集團客戶簡訊群發業務來群發簡訊的,這樣的簡訊代碼都是以106數字開頭的,每條僅需5分錢。然而按照工信部相關規定,這種群發業務只能供單位內部使用,不能私自轉為經營性群發廣告簡訊牟利。那麼這些群發廣告簡訊的公司又是如何從電信運營商那裡獲得群發簡訊業務的呢?
在對中國移動公司的調查中,負責集團客戶簡訊群發業務的一位技術人員透露了其中的隱情。原本集團客戶簡訊群發業務只針對系統、單位內部來進行發送,但是這幾年運營商的考核任務比較重,為了完成任務就不分對象,什麼業務都接。
月發千萬條簡訊 移動獲利30萬
調查發現,移動公司不僅為發送垃圾簡訊提供便利,甚至還會為發簡訊的企業謀劃對策,應付監管。
不僅如此,電信運營商還會給簡訊群發企業返利,以鼓勵這些企業多做類似的業務。多位移動客戶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會把簡訊包年費用的30%至40%返利給廣告簡訊群發公司,如此折算下來,通過106等簡訊群發通道推送的廣告簡訊,實際資費僅為3分錢左右。而廣告簡訊群發企業收取廣告主每條簡訊的費用則為5分錢以上,中間至少有2分錢利差。一家小型的廣告簡訊群發企業月發1000萬條簡訊,每月獲利不少於20萬元,而移動公司則從中直接獲利30萬元左右。
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部曾多次發文,要求開展垃圾簡訊整治工作,而移動、聯通、電信等三大電信運營商也曾簽署治理垃圾簡訊的相關協議,專項整治垃圾簡訊。然而現實是三大運營商不但沒有治理垃圾簡訊,反而支持甚至鼓勵垃圾簡訊的傳播,並從中謀取利益。調查發現,三大運營商雖然都公布了垃圾簡訊投訴電話,但這些投訴電話都是形同虛設。
垃圾簡訊哪來 都說「不是我」
移動手機用戶小趙8月31日收到的招生廣告垃圾簡訊,顯示的簡訊代碼正是以106開頭的一串數字,也就是說這條簡訊一定是通過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之一發出來的。以用戶的身份首先撥通了中國移動10086客服電話,要求核查這條簡訊的出處,客服說不是他們發出去的。
接著撥通了中國聯通10010的客服電話,同樣要求核查該垃圾簡訊出處,聯通也說不是他們發的。
而中國電信10000客戶服務人員同樣告訴記者,以106開頭的這條垃圾簡訊代碼和電信公司沒有關係,不是電信的網關發送出去的。
據調查,超過三分之二的垃圾簡訊其實都是三大電信運營商自己發送的,為了自已的利益最終成為了垃圾簡訊最大的推手。又該怎樣追究他們的責任?
面對受害者核查垃圾簡訊的要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這三大電信運營商表現得無能為力,把垃圾簡訊和自己的關係撇得乾乾淨淨,而在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企業面前他們又變得神通廣大,甚至能幫助企業逃避國家監管,服務之周全令人嘆服。
面對這樣的現狀專家指出,群發簡訊已經成為包括詐騙、招嫖以及謠言等垃圾信息的一個傳播、寄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