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告網了解到,美國司法部聲明稱,強生公司將支付超過22億美元罰金,以了結對其違法銷售藥品和向醫生及藥商提供回扣的刑事及民事指控。據悉,這是美國醫療保健行業第三大罰款。
至於此次事件是否涉及中國市場,中國報告大廳記者向強生中國發去了採訪要求,但截至發稿,強生方面並未直接回應,僅表示「尚在等美國總部確認」。
從指控內容來看,強生及其子公司楊森製藥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強生未按照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許可的用途,將維思通銷售給老人、兒童和殘疾人;二是強生為全美最大的處方藥分銷商全護公司提供數百萬美元回扣,用於推銷自己的藥品。
據了解,此次罰款包括4.85億美元刑事罰款和向美國聯邦及州政府支付的17.2億美元民事罰款。涉及的藥物包括精神分裂症治療藥物維思通,抗精神病藥物芮達,以及心臟病藥物奈西立肽。
美國司法部指控,至少在1999年~2005年,強生曾對維思通展開核准批示外使用的營銷活動,如可控制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攻擊性和治療兒童行為失調等病症。這種營銷活動導致美國政府保險計劃向不受保的索賠請求支付了數億美元。
記者了解,維思通和奈西立肽均在國內有售,並且是各自領域的暢銷品種。
「從現在的消息來看,強生此次的了結案主要涉及超適應症推廣和商業賄賂。實際上,這也是不少外資藥企被罰款的原因。」一位醫藥營銷人員對中國報告大廳記者表示。
實際上,近年來與此次強生案件類似的事件不在少數,因超出說明書外營銷的 「超適應症推廣」,跨國藥企頻現巨額賠付案例。羅氏、輝瑞、禮來等國際製藥巨頭都有過超適應症用藥被罰的先例。
據前述營銷人士的表述,「超適應症推廣」如同商業賄賂一樣,已經成為潛規則,並且也給企業帶來巨大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強生此次22億罰單中,涉及的部分原因就是賄賂醫生。而其賄賂醫生是否涉及到中國市場,強生方面並未給出直接回應。
目前,反商業賄賂事件對醫藥企業影響不小。從外資藥企公布的三季度業績來看,受此影響,外資藥企在華市場銷售嚴重受挫或表現不如預期。
更多強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強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