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奢靡消費收緊,相關行業去泡沫後,面對的是靠理性消費支撐的市場。不要抱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加強市場調研,摸清真實需求,提供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相關行業才可能轉型成功。
臨近年底,又到了傳統的年會預訂高峰期。往年這個時候一些高端會所早就被預訂光了。今年,在中央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背景下,年會預訂量大幅下降,很多會議主辦單位都變得「摳門」起來,會議瘦身成了時尚:場所從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酒店變為低調簡樸有內涵的單位內部會議室,外請演員捧場成了員工自娛自樂,抽獎獎品從高檔手機變身牙膏……
不僅是會議業務,高端餐飲的寒冬也沒有結束。根據五糧液三季報,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大幅下滑40%、52.36%。
此外,年貨市場也將受到衝擊。日前,中紀委下發通知,嚴禁元旦春節期間公款購買贈送煙花爆竹等年貨節禮。
有人擔心長此以往會影響經濟增速。其實大可不必。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拉動內需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但是能持續拉動經濟的消費,顯然不是公務人員砸納稅人的錢用於享樂的消費。內需不是奢靡的擋箭牌。
公費消費支撐的「繁榮」,本身不過是泡沫,無論這種現象存在了多久,終歸是應該壽終正寢的畸形存在。大潮退去,裸泳者尷尬現身。隨著奢靡消費收緊,相關行業去泡沫後,面對的是靠理性消費支撐的市場,日子自然是不如當初那般滋潤。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早就說過,節儉會增加公共資本,奢侈會減少公共資本。一個理性的經濟體,勢必不能靠虛火吹旺。尤其我們國家現在仍然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大肆鋪張、奢侈浪費現象,也許在一定程度上能拉動內需,但是這種拉動不符合經濟邏輯,是畸形、不可持續的。如果不加糾正,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將受到影響。而對於相關行業來說,認清形勢,研究需求,趕緊轉型,方為上策。
比如餐飲業,就在積極謀求轉型。很多中高端餐飲企業嘗試推出團購活動,增收效果明顯。與此同時,餐飲企業競相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範圍,外賣外送業務收入大幅增長。
消費市場發生變化,企業定位如果沒有隨之轉變,難免遭遇市場淘汰。加強市場調研,摸清真實需求,提供符合常態消費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相關行業才可能「破而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