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王小姐抱著5個月大的孩子和丈夫一起來到深圳一家家政公司要求當一名奶媽。一場突如其來的「毒奶」事件讓中斷了一年多的職業奶媽重出江湖。2006年,本報曾對廣東省首位職業奶媽阿霞進行報導,引起轟動。後來,阿霞淡出,職業奶媽也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如今,職業奶媽重出江湖。本報調查發現,高額費用、有待規範的管理都已成為職業奶媽的生死命門。
9月初,也就是三鹿奶粉事件後被媒體曝光的第2天,一個僱主突然打來的電話讓深圳市華傭家政的艾曉雄感覺十分意外。他是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電話里,那位僱主執意要請一位奶媽,給自己的孩子餵奶。但讓艾曉雄為難的是,自從廣東首位職業奶媽阿霞悄然退出之後,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公司沒有奶媽服務了。
但隨後僱主的電話不斷打來,「當天就有30多個電話都是要請奶媽的。」
一位僱主專門從香港打來電話,十分著急地告訴艾曉雄,「你趕緊給我找一個奶媽,工資高一點沒關係,我願意出1.5萬元到1.8萬元一個月都沒問題。」
這個時候,艾曉雄才恍然大悟,「我原先還不知道這兩天為什麼這麼多人要請奶媽」,原來「毒奶」事件爆發後,許多寶寶不敢喝奶粉了,逼著奶媽服務重出江湖了。
面對當天前來採訪的某媒體記者,艾曉雄緊急報料:深圳急缺奶媽,工資高達萬元以上。就這樣這條市場信息被媒體迅速傳遍了深圳。
上崗要老公簽字畫押
接下來的幾天,成為了現代職業奶媽史上最熱鬧的幾天。每天都有近百個電話打到華傭家政公司,打電話的人不是請奶媽的僱主,就是想當奶媽的主婦。
想請奶媽的僱主不僅來自深圳,還有東莞、上海、武漢等地打來的電話。
然而,想當奶媽的人更多,自9月份以來,已經登記的奶媽有200多人。這些奶媽的身份也是各種各樣,有在深圳打工結婚的外來妹,還有公司的白領,還有一位奶媽是香港人的妻子,還有一位是大學本科畢業。
作為再出江湖的職業奶媽,華傭家政公司定了一個嚴格的准入門檻。
根據公司的規定,想當奶媽的主婦必須滿足的首要條件是,需得到老公的同意,並且是由老公陪著來公司報名登記。對於制定這條特殊規定的理由,艾曉雄說,主要是怕影響家庭和諧,怕有人是偷偷跑出來做奶媽的。
其次,想當奶媽的主婦要通過嚴格的身體檢查。檢測項目包括了愛滋、B肝、肺結核、胸透,還包括父母有無不健康的基因。此外,奶媽的生育時間也有規定,最好生完小孩不超過半年。
滿足了這些條件後的主婦才能成為一名公司登記註冊的奶媽。
登記的奶媽在正式上崗前還要在家政公司經過2~3天的嚴格培訓。家政公司里專門開闢了教室作為「奶媽理論培訓室」。
張麗有一個2歲的女兒,她學的是護理專業,在華傭家政公司里,張麗有一個新的身份:奶媽培訓師。
張麗說,她主要教奶媽們學三招:第一是,教正確的抱寶寶的方法;第二是要讓奶媽們知道怎樣提高奶水的質量,怎樣去催乳、旺乳和保乳;第三是還要教奶媽們如何帶寶寶。「在寶寶吃飽了之後,要把寶寶豎立抱起拍嗝,減少寶寶吐奶。在寶寶兩個月大之後,還要給寶寶做瑜伽,促進寶寶消化吸收。」
每月收入2年漲四成
王小姐20歲,來自廣東茂名,跟來自重慶的比自己大2歲的丈夫結婚並在深圳租房生活,分別在餐館和手機銷售店裡打工。他們的孩子剛5個月大,在這5個月裡,王小姐都親自給孩子餵奶。既然王小姐即將要做職業奶媽去給別人的孩子餵奶,她就不可能再給自己的孩子餵奶,她和丈夫打算讓自己的孩子喝奶粉。
王小姐的家人都同意她從事奶媽的職業。問及前來應聘的原因,夫妻倆異口同聲地表示看中一個月有1萬多元的報酬。
吸引如此多的人報名當奶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價的月薪,每個月1.5萬~1.8萬元。這個報價比2006年首位職業奶媽推出時的月薪標準高了至少40%。
那麼這個報價水平是如何定出來的呢?艾曉雄說,這也是根據市場定的,主要是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奶媽,但僱主又急著要奶媽,紛紛開出高價。這並不是一個收費標準。
「奶媽上崗後具體工資多少還是由雙方協商確定的,最後是僱主直接將錢交到奶媽手裡。」
根據華傭家政公司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上崗的30多名奶媽中,月薪在8000元到15000元不等。
天價的月入確實吸引了不少年輕的媽媽來當職業奶媽,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來當奶媽並不是為了錢。「其中不是衝著錢來的應該占到了20%。」
艾曉雄說,有一位今年23歲的劉小姐自願來當奶媽,她的老公王先生是香港人。王先生在看了媒體有關奶媽奇缺的報導後,知道了很多孩子吃不到母乳,而自己的老婆又不缺乳水,除了餵自己的孩子外,還可以餵別的孩子。所以,王先生就主動給家政打來電話,並且送自己的老婆過來當奶媽。
劉小姐被一位僱主選中了,她根本就沒有提錢的事,最後是僱主主動要給她一個月3000元錢。「我問她為什麼來做奶媽,她說並不是為了高工資才來的,她是看到了很多小孩子喝不到奶,所以才來的。」艾曉雄說。
然而,重出江湖的職業奶媽僅紅火了兩三天,就很少有人請了,瘋搶奶媽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剛開始的兩三天,許多人都急著要奶媽,但過幾天人們就不那麼急了。打電話來諮詢的多,但真正掏錢請奶媽的還是少。」
尚有八成奶媽在家待崗
自9月份以來,公司真正上崗的職業奶媽只有30多名,僅占全部登記奶媽數量的七分之一,還有絕大部分的奶媽在家裡待崗。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給艾曉雄平添不少煩惱,但對於這一點,他只能默默承受。
「我分析了一下,市場需求還是有的,出現這種局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奶媽的價錢太貴了,一般人請不起。」
但還有一點讓艾曉雄無法迴避的原因,就是職業奶媽所涉及到的道德爭議,這也讓他感覺到了壓力。「網上有不少人是支持我們的,但罵我們的人也有。」
「我不贊成靠出賣自己的奶水去賺錢的行為,這容易讓人想起舊社會奶媽的形象。」一位在媒體工作的黃先生說。
但也有不少人對職業奶媽給予了包容的態度。「這只是一種服務,而且有社會需要。況且,有許多愛心人士提供自己的奶水給別的孩子,並不是為了錢,而且是幫助別人。社會需要有這樣的一種平台。」在深圳工作的鄒先生說。
面對來自社會壓力,華傭家政公司也採取更加公益的操作模式。公司在提供奶媽服務時,不收取任何費用,「由僱主和奶媽直接見面協商是否成交,工資也是由僱主直接交到奶媽手裡。」
對於社會的關注,華傭家政公司也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頻頻拒絕了多批記者。
借「毒奶」事件再出江湖的職業奶媽是否會再次無疾而終,給人們留下了懸念。但廣東職業奶媽的出現除了考驗人們的道德神經外,也帶來了亟待規範管理的問題。
「奶媽服務到底合不合法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法律只是禁止不能買賣人體器官,但並沒有禁止買賣奶水。」
「其次,奶媽服務也沒有相關的規範,與其讓一些私下的、沒有安全保障的奶媽服務存在,不如建立一個安全、規範的平台來保障奶媽和僱主雙方的權益。」艾曉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