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擔負著涵養人們心靈家園、參與城市精神構建的功能,更是文化惠民的民生工程。它是一門生意,要在基本的商業規律下贏得市場的尊重並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又不同於一般的生意,而是讓「腳步停留,讓心行走」的精神處所。
近日,山西新華書店集團與保利影業簽訂院線合作項目,計劃5年間在山西的新華書店內建立28家電影院。實體店與影院聯姻,不知能否獲得更多益處。
近年來,實體書店經營已進入「寒冬」,為擺脫這一困境,國家扶持新政不斷出台,各地書店在尋求突圍之道。此次實體書店與電影院線的跨界合作即是一個全新探索。產業融合能否成功實現「1+1>2」的效果?這種發展模式對實體書店多元化經營有著怎樣的啟示?
茅院生(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業態融合是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這個案例的意義應該從幾個不同層面來看。一是實體書店的市場定位轉變。當前形勢下,實體書店的市場定位應該是傳播優秀文化,更好地服務廣大讀者,那麼其手段就絕不僅僅是賣書了。二是產業融合觀念的明確。我們應當認清業態融合是文化產業在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這就需要傳統產業敢於嘗試,勇於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三是強強聯合最能適應快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新華書店是國內實體書店最具影響力的老品牌,而保利影業同樣也具有十分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兩者融合會構成一種優質的文化傳播體系,增加彼此的社會影響力。實體書店和院線融合,與出版社逐步嘗試向影視產業滲透是一個道理。四是此次合作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化傳播的營銷和管理成本。影院經營最大的成本在於房租,而困擾書店發展的問題在於人氣。業態融合之後,對雙方都大有裨益。總而言之,與院線跨界合作只是一個探索的開始,我們還要嘗試與更多高新技術產業的融合發展。
皇甫曉濤(北京交通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兩者之間能否完全融合還有待觀察
此舉是山西新華書店利用影視產業快速發展、抓住院線大規模建設的契機擺脫行業困境的一種探索,其做法是積極的。文化產業的融合是有邊界的,業態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匹配可行性。兩者之間能否實現完全有效融合還有待觀察,更需要一些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新華書店作為老牌國有書店,其具有與院線跨界融合的資本。然而實體書店行業最大的困境是大多數民營書店,這些書店根本不具備與電影這種大型產業「聯姻」的條件。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書吧作為一種休閒模式與影院結合倒不失為一種值得進一步探索的手段,這種模式發展門檻較低,也較為適用於民營書店。
黃群飛(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大規模批量複製難以實現
從國際經驗來看,影院想如同網吧那樣轉型升級,實現多元化、差異化經營比較困難。除票房外,最大的輔助收入就是可樂、爆米花之類的零食銷售。雖然現在有很多影院在探索「1+X」的關聯產業項目開發,但收效甚微。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觀眾到電影院目的較為單一,就是觀影。而電影院一般坐落於區域商業中心的繁華地段,配套設施齊全,所以影院培育的關聯產業項目競爭力較難顯現。
將書店改造成影院,有利於降低成本,也是一種全新的業態融合模式的探索。然而影院建設最重要的是硬體設備的完善,新華書店的地產是否具有建設高質量影院的條件,還有待觀察。另外,其店面的地理位置也是限制因素之一,如果因為地理位置不佳導致影院生意蕭條,那麼對書店經營的帶動力就會下降。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8年中國書店連鎖投資戰略決策諮詢分析報告了解到,從院線自身發展規律而言,院線逐步向製片發行、票務等全產業鏈環節的滲透才是關鍵,而對於書店這種附屬關聯產業的投入並不會過大。因此這次跨界合作或將產生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但若想大規模複製尚難以實現,對實體書店經營困境改善的影響力也較為有限。
彭楷涵(影視愛好者、某文化產業園區總經理助理):有助於提振書店的人氣
當前,大量青年觀眾喜愛看電影,但不會進書店,其根本原因是文化消費習慣的轉變。長期以來困擾實體書店行業發展的問題除了房租、運營等經營成本壓力之外,人氣低迷更是直接因素。電影院和書店兩者之間實現融合,一方面有助於提振書店的人氣,將很多原本沒有時間、沒有興趣走進書店讀書的觀眾發展為新的圖書文化消費群體。另一方面,人氣的集聚並不是全部,在鬧市區繁華地段的書店門前冷清也很常見。而與影院融合,會將觀眾觀影前等待的「碎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這個道理就如同飛機場、火車站書店的銷量總是相對較好一樣。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到,除了人氣集聚,還有一種讓你「不得不進去」的賣點在裡頭,這應該是普通消費者廣泛存在的一種心態。有了這兩層含義,這種探索對於改善書店經營狀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