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李寧體育用品仍未走出虧損漩渦 轉型中最大難題是渠道商

李寧體育用品仍未走出虧損漩渦 轉型中最大難題是渠道商

2014-01-01 09:54:5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李寧,原中國體操隊運動員,創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先後摘取十四項世界冠軍,贏得一百多枚金牌,1988年退役後,李寧以其姓名命名創立了「李寧」運動品牌。

  李寧公司成立於1990年,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已逐步成為代表中國的、國際領先的運動品牌公司。李寧公司採取多品牌業務發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寧品牌(LI-NING),還擁有樂途品牌(LOTTO)、艾高品牌(AIGLE)、心動品牌(Z-DO)。此外,李寧公司控股上海紅雙喜、全資收購凱勝體育。2012年8月23日,創下上市來首次錄得全年虧損。

李寧體育用品仍未走出虧損漩渦

  連續兩年在虧損中掙扎的李寧仍未走出這個漩渦。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到,8月14日,運動品牌李寧發布2014年半年報,上半年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84億元擴大至5.8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虧損額3.92億。

  去庫存比預期要長

  財報顯示,李寧上半年實現收入31.37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8.0%,毛利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10.51%。但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84億元擴大至5.86億元,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淨減少3.71億元。

  對於虧損,財報給出的解釋是,大量存貨、呆帳撥備和人力成本是影響業績的主要因素。

  存貨方面,截至6月底,李寧存貨較去年末的9.42億元增至目前的10.89億元。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7年體育用品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統計,李寧公司庫存在2011年就達到11.33億元,當年開始了去庫存動作,但三年過去,李寧公司的庫存依然沒有大幅下降。而根據李寧公司此前公布的變革計劃,其第一階段任務即是在半年到一年時間裡削減庫存。

  李寧集團執行副主席及代理行政總裁金珍君在談起這個「拖後腿」的數據時表示,旗下有部分分銷夥伴的實力較弱,占比大概10%,他們配合轉型的力度不足。



  金珍君說,未來會全力讓分銷夥伴去庫存,保證現金流,同時也要淘汰部分分銷網絡。

  渠道調整是最大難題

  對於李寧的虧損,業內資深服裝行業分析人士馬崗對記者說,李寧目前很大一筆銷還是在於渠道的投入。

  2012年,李寧巨虧近20億元。當年,李寧公司啟動了耗資14億元至18億元的「渠道復興計劃」,重點支持經銷商清理庫存、回購、整合銷售渠道。改革這兩年中,為了優化渠道,李寧公司一直在擴張直營網絡,力求能徹底擺脫過去大批發模式的經營困境。

  「以前是A經銷商操作,現在李寧花一大筆錢跟A買渠道控制權,需要付出一大筆分手費。一個省級市場起碼需要幾個億,一個地級市也要花上千萬」。馬崗說,「此外還有大量經營不下去的經銷商,在給李寧公司造成壞帳的同時,還需要李寧來接手這個市場」。

  李寧半年報顯示,在呆帳撥備方面,截至6月底,累計計提的呆帳撥備金額為6.83億元。

  針對渠道問題,金珍君表示,轉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是渠道商,他們的問題比想像的更大,去年第四季度李寧淘汰了4個經銷商,加大開設自營店的比例,預計今年新開設的直營店,可以從明年開始逐步貢獻盈利。

  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有數據顯示,李寧品牌的銷售渠道確實在收縮。截至6月30日,李寧品牌的門店總數為5671間,與去年年底相比淨減少244間。

  李寧:「痛苦」放棄贊助體操隊

  8月14日,在財報解讀會上,李寧集團執行主席李寧對退出中國體操國家隊的贊助一事作出回應。他說「體操培養了我,這個決定對公司好,但對我而言很痛苦」。

  李寧公司與中國體操隊的合作長達23年。日前,安踏取代李寧公司成為中國體操國家隊的贊助商。

  李寧表示,是公司主動放棄相關贊助權,考慮到公司的資源有限,想集中資源發展核心品牌和項目。

  金珍君表示,「很感動」李寧本人主動作出放棄贊助的決定,這反映了李寧對公司轉型改革的決心。

更多體育用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體育用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