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近90%五常大米摻假現象曝光

近90%五常大米摻假現象曝光

2015-01-01 08:49:4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名以食為天,大米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是東方人的主食。所以大米質量安全也是備受大家關注的。

近日,哈爾濱的家庭主婦林女士最近很煩惱:她習慣在街上隨處可見的「專賣店」或者超市買名牌大米—五常大米,但是卻被懂行的人告知,其買的五常大米相當一部分都是假冒的。

以「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中國名牌產品」著稱的黑龍江五常大米,憑藉獨特品質贏得了全國消費者的青睞。然而,近幾年,五常大米「天價」「摻假」等市場亂象頻遭曝光。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五常市五常大米年產量至多為105萬噸,但業內人士估算,全國市場上標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這意味著,市場上大量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此外,所謂五常「調和米」催生了「拼縫」行業。不少五常市的「能人」從外地收稻,轉手賣給加工企業,利潤十分客觀。

近90%五常大米摻假現象曝光

產量之謎:哪來那麼多五常大米?

記者在日前哈爾濱市香坊區某超市看到,數十袋「五常香大米」擺放在十分顯眼的地方。雖然這種大米外包裝標著「五常」以及「黑龍江五常優質水稻生產基地」的字樣,但其產地竟然是「哈爾濱市香坊區」。除了產地不符合,這種大米的銷售價格也超低。一般來說,純正的五常大米售價至少為一斤5元至6元,但超市的售價是一斤3.5元。記者問「能不能保證是五常大米」?超市人員默不作聲。

稻花香2號經國家種子部門審定後,確定種子名稱為五優稻4號。田永泰認為,五常大米享譽全國的口碑,主要歸功於五優稻4號,所以只有它才能稱為正宗的五常大米。

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春雷認為,從原產地保護產品的定義和範圍看,所有在五常市區域內種植的大米,理論上都可以叫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原產地保護產品,明確五常市全部24個鄉鎮所生產的40多個品種大米都叫五常大米,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GB19266。

五常市農業局副局長秦利明算了筆帳: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約220萬畝,按畝產1500斤水稻計算,年產水稻150萬噸。即使按70%的最高出米率計算,全年大米產量也不會超過105萬噸。

不過,對於五常市加工、外銷多少大米,市政府和農業、質監部門均未能提供權威統計數字。秦利明說,五常市在工商部門註冊的大米企業為292家,產能達到400萬噸。也就是說,即便理論上五常大米的總產量也不會超過這個數。

但業內人士估算,全國市場上銷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難怪連當地稻農都在質疑:「五常水稻產量就這麼多,全國各地咋都在吃五常大米?」

質量之虞:「調和米」到底算不算「摻假」?

2010年7月,媒體曝光有外地企業往大米中摻入香精冒充稻花香事件,五常大米首度遭遇品牌危機。「摻假」成為五常大米的污點話題。

記者調查發現,五常「調和米」催生了所謂「拼縫」行業。不少五常市的「能人」從外地收稻,再賣給五常市的加工企業,一轉手一斤稻就可掙3至5角錢。每天都有裝載數十噸外地稻的大車不停運進五常市。

記者在五常市採訪了多家米業企業,對往大米里加香精、加蠟等添加劑的假冒行徑,受訪者一致表示深惡痛絕,而對於將不同品種水稻摻在一起加工成米的「摻米」現象,態度明顯曖昧很多。

在去年五常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一份報告中,對「調和米」有比較詳盡的闡述,一是由外地稻和稻花香調和而成,不標註「五常大米」;二是由五常地產水稻和稻花香調和而成,標註「五常大米」;三是外地水稻和五常其他品種水稻調和而成,標註「五常大米」。

多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由於「調和米」需要大量外地水稻,五常市周邊市縣甚至一河相隔的吉林省個別鄉鎮,專門種植一些水稻給五常水稻做「配套」。由於五常大米名氣最大,一些質量非常優良的牡丹江水稻以及慶安水稻,也甘願給五常大米做「配角」。

部分消費者希望購買純正五常大米,稱「調和米」本身是「摻假」行為。也有市場監管部門指出:部分企業生產「調和米」,一方面是為追求高額利潤,打擦邊球,一方面是經銷商壓低價格,米業不得已而為之。

五常市部分企業則反駁道,「調和米」是五常大米市場定位變化的產物,旨在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由於純正有機稻花香的種植、收購和加工成本高,市場價格自然就高,普通百姓根本消費不起。於是,「調和米」應運而生。

然而,當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走訪一些米企時,得到的回答則是:你出什麼價,我就給你調什麼價格的米。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和農民合作社不為所動,堅持做單一品種的五常大米。他們認為,「調和米」遲早會砸了五常大米的牌子。

監管之難:政府四處打假陷窘境

自2010年被媒體曝光「摻假」問題後,五常市組織質監、工商、稅務、公安、農委等多個部門,對全市稻米市場進行專項整治,杜絕摻香精、給大米上蠟現象。但隨著市場環境以及消費需求的多元化,一些企業為了逐利又開始打「擦邊球」,一些新的市場經濟現象也需要界定。

以飽受爭議的「調和米」為例,無論是外地水稻摻五常水稻,執行國家標準生產,不標註「五常大米」,還是五常本地水稻摻「稻花香」,執行國家標準生產,標註「五常大米」,都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規定,政府部門便無權阻止其加工和銷售。同樣,原來各種阻止外地水稻運進五常的辦法,自然也不能再用了。

異地被假冒是五常大米麵臨的又一困局。有業內人士介紹,相當一部分「五常大米」是在銷售地「調和」或「包裝」而成的,江西和福建等一些地方,甚至成了這些米的「產地」。

2014年末,五常市由一位副市長帶隊,組織了10多人的打假隊伍,專程去北京、上海、天津、瀋陽等地維權打假。發現各地都在打擦邊球,完全使用「五常大米」商標的並不是很多,一些標有「五常御貢」「五常稻花香」「五常稻米優質生產基地」的產品包裝若較起真來,還不構成明顯侵權。

政府打假隊通過法律維權也在進行。在北京,已經對一家企業和兩家個體工商戶提起了訴訟,也得到了朝陽區法院的受理。但感覺勝訴把握不大,「因為對方在商標上,體現得不典型」「如果認定涉罪,也必須完全是假冒,比如主體無差別」,秦利明說。五常市副市長杜澤春直言,異地打假一是成本高打不起,二是管轄權受限制。

趙春雷介紹,目前深圳有關科技公司已針對五常大米的鑑別做了幾年的研究,新的可靠鑑別方法有望在近期出台。但有人質疑,靠科技鑒假實用性不強,因為一般都是出現糾紛才用科技鑒假,而且需要支付費用。

趙春雷說,如果想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就必須創新監管體系,包括修改相關質量標準,具體標明水稻品種和產地以及相關比例。

杜澤春認為,政府要創新監管方式,加大監管力度,建立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同時,企業應加強「誠信」理念,樹立並保護好自己的品牌。同時,如何放大品牌效應、拉長做強整個產業鏈,是政府部門在進行農業產業化方面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大米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大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大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