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歷時5月匹克體育終私有化 未來之路資本市場挑戰在等待

歷時5月匹克體育終私有化 未來之路資本市場挑戰在等待

2016-01-01 11:14:45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近日,匹克體育發布公告,由要約人許氏體育透過協議計劃將該公司私有化的決議案已經通過批准。匹克體育將於今11月1日公布撤銷股份於聯交所的上市地位,並於11月2日生效。這意味著匹克體育的私有化已經正式落地。私有化之後匹克是否還在國內資本市場登陸有待觀察。

匹克體育

  5個月艱辛終實現「私有化」

  據了解,2009年9月,匹克體育公開發售獲得22倍超額認購,定價為招股範圍中間價4.1港元,募集資金淨額達15.85億港元。而上市港股前匹克體育經歷了兩次IPO失敗,因而在三年內進行了三次風投實現了融資計劃。資料顯示,從2007年開始,紅杉資本投資匹克並獲得近8%的股權。次年,匹克體育又與建銀國際、深圳創新投資等合作實現了二次募集資金。2009年4月,紅杉資本、建銀國際和聯想投資三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投資了近6000萬美元給匹克體育,完成了匹克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

  2016年5月,匹克業績不斷下滑,不得不開始實行私有化。在歷時5個月的私有化之路上,匹克可謂歷經波折。因為在香港市場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程序非常複雜,並且在香港法律中規定,集團私有化或資本重組需要得到除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之外的中小股東的表決同意,同意票數需達到3/4且不能有多於1/10的反對票數。即便如此,匹克依舊在6個月前就開始準備私有化資金,重新規劃匹克體育產業

  赴港上市心傷未獲資本紅利

  匹克體育自2009年9月上市以來,業績表現一直並不理想,營業收入、淨利潤和店面數量出現了大幅波動的情況。從2012年開始,隨著國內外經濟疲軟,匹克體育集團年淨利潤僅維持在2億-4億元人民幣區間,並且開始大量關店以維持成本運營。雖然在2015年營業額上升至31億元人民幣,但是依舊未能得到持續發展。

  據匹克2016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7月30日匹克體育集團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至12.98億元人民幣,毛利潤同比下降5.6%至4.94億元人民幣,歸屬於股東淨利潤同比下降3.8%至1.69億元人民幣。並且長期以來,匹克體育股份流動性一直處於低水平。雖然匹克體育市值有61億港元左右,但在內地體育服飾港股企業中仍然處於倒數位置。

  對比其他國內運動品牌,安踏中期財報以 61.42 億元營收領先,李寧同期營收為 35.96 億元,361° 為 25.56 億元,特步 25.35 億元,匹克則為 12.98 億元。營收增幅方面,安踏以 20.2% 領先,除了匹克之外(下降 6%)其他品牌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匹克體育公司也表示,私有化主要是由於股價自上市以來表現並不令人滿意,而匹克作為一家國內領先的運動用品公司,公司股價將影響公司聲譽,進而影響公司經營業務發展。另外,公司的投資價值長期被低估,流通量小,公司很難有效運用資本平台。

  然而服鞋獨立評論人馬崗卻指出,受國內外經濟下行以及低估值的集團價格影響,已有超過30家的港股公司開始謀劃企業私有化,然而由於不被投資者認可的私有化報價使得企業私有化之路並非順利,即便企業私有化成功,也同樣面臨資本市場的挑戰。

  私有化之後挑戰仍在

  匹克私有化成功在即,但是對於集團未來發展布局以及是否會回歸A股的問題,匹克體育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未來不排除再次回歸A股,與此同時,未來集團將實施多品牌戰略,完善體育裝備行業國際化戰略布局。匹克體育未來可能通過收購和投資國際類體育品牌,進而細分行業優秀的裝備公司,逐步完成在籃球、足球、網球、馬拉松等大眾體育範圍內多品類、多層次的裝備戰略布局。另外,匹克體育作為籃球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將通過運用已有的體育資源,廣泛參與包括馬拉松、足球、網球、自行車等在內的大眾體育項目,同時集團還會提升體育培訓和體育服務業務,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大體育生態圈,從單純的體育裝備製造銷售商升級為體育產業資源整合商,實現大體育生態圈的戰略布局。

  金融專家分析指出,港股市場的特點是偏注重大盤股,而中小市值股票要想改變股市對於企業的低估值存在很大難度。匹克體育若不私有化,未來股價可能會更便宜。因此,私有化成為企業為追求市場高估值的必然選擇。但是就目前國內A股市場的情況而言,匹克體育回歸衝擊IPO有兩種途徑,正常排隊和借殼上市。第一種方式不僅對企業的業績有較為嚴格的要求,而且需要排隊3-5年之久。加之匹克體育退市正是受困於持續低迷的業績,而且之前企業有兩次IPO失敗經歷,所以正常排隊的途徑很難實現上市之路。第二種方式雖然是眾多業績不好企業的首選,但是現在證監會嚴格打擊借殼上市行為。

  除此之外,體育品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包括耐克、阿迪達斯相繼推出了低價產品。匹克作為國內體育品牌來說,在市場份額上與國際運動品牌仍舊存在一定差距。如今消費者不僅僅滿足傳統的體育產品,更多開始注重運動產品的功能及時尚。從市場來看,匹克在產品研發上的力度遠遠不及國際體育品牌。未來匹克實現私有化之後,應更加重視國內資本市場對體育板塊的投資。

  匹克體育集團表示,私有化之後,與集團合作的金融機構未來將會成立併購基金或產業基金等,共同打造體育生態圈的布局。另外還將通過併購、重組、投資、孵化、內部創業等多種模式,推進匹克體育集團從單一的體育裝備供應商到體育產業集團的升級,通過涉足體育IP賽事打造、運營體育培訓、體育大數據、體育資訊和社交等,建造匹克體育產業生態圈。

  當然,私有化之後,匹克是否會如同他們所期待的那樣有所發展,時間自會證明一切,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匹克體育熱門資訊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匹克體育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