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治理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全球第一的VOCs排放國家,VOCs的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不過可喜的是,隨著「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把VOCs納入約束性指標,並提出2020年我國工業源VOCs排放將比2009年減少430萬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VOCs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葉代啟表示,完成這項任務有望撬動VOCs監測市場100億元以上、治理市場1000億元以上。
VOCs治理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VOCs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鑑於國內VOCs人為源排放量高於自然源,且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和人口密集地方,同時VOCs人為源污染排放成分複雜,不僅對大氣環境造成影響,還對人體健康有直接或潛在的危害,國內對人為源VOCs的監測和治理就顯得迫在眉睫。
據專家介紹,VOCs不但能生成臭氧,也是PM2.5的「前體物」。臭氧的形成主要是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太陽光下發生的氧化反應。PM2.5的形成主要涉及二次有機氣溶膠,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大氣化學過程。如苯、甲苯等有機物通過氧化、聚合生成揮發性有機物,然後通過凝結等方式形成二次有機顆粒物,再轉化成PM2.5。
VOCs治理政策收緊
針對全國VOCs污染的壓力,環保部陸續發布了一些關於VOCs監測治理方面的標準和方案,進行全國VOCs的治理。
2010年,VOCs首入大氣污染防治範圍,2013年以來,國家陸續發布《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規劃》、《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辦法》等多項政策措施。「十三五」規劃綱要更是將VOCs新納入總量控制指標,並提出,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推進VOCs排放總量控制,全國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
源頭減排已開啟,治理市場近3年將達1800億元
由於VOCs的污染涉及到眾多污染物種類和行業,目前我國尚未建立VOCs污染企業的源清單,對VOCs治理市場總容量難以進行準確的計算。總體來講,VOCs的控制治理市場可以劃分為源頭減排、末端治理、VOCs監測(檢測)和第三方服務等細分領域。
據悉,而且在很多行業,VOCs減排首先是要求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從源頭上減少生成。如汽車和家具生產行業噴塗生產線的改造,需要更換為水性塗料;包裝印刷行業印刷與複合生產工藝改進,需更換為水性油墨和水性膠粘劑等。
從短期來看,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更改與改進投入大;但從長期來看,很多行業可以藉此促進產業升級,大幅度降低VOCs排放,減少VOCs末端治理成本。「由於源頭治理剛起步,其成本涉及的因素也比較多,目前其市場空間難以清楚估算。」業內人士表示。
而末端治理市場逐漸明晰,容量巨大。「從目前已經發布了VOCs治理、整治方案的約40個城市的情況來看,各城市發布的VOCs治理重點企業數量在100家——1000家之間,以平均300家計算,每家企業的治理費用按平均300萬元計(實際上大型企業的治理費用可能達到幾千萬元直至上億元,小型企業的治理費用可能在100萬元左右),每個城市的平均治理費用在9億元左右。」清華大學副教授馬永亮估算。
以全國200個城市和地區計算,則近3年的VOCs治理市場將達到1800億元,平均每年600億元左右。實際上許多城市VOCs治理重點企業數量要遠超過300家,實際的末端治理市場要超過這個估算的數據。
監測檢測市場有望成新熱點
「VOCs種類多(最為常見的有200多種),涉及到的行業和企業數量多,排放條件複雜,監管非常困難,監測(檢測)已經成為目前制約VOCs治理的一個關鍵業務。」郝鄭平認為,從長遠來看,VOCs監測(檢測)市場需求巨大,可能接近或達到VOCs末端治理的市場。VOCs監測(檢測)市場主要包括3個方面。
一是對污染源的常規檢測。污染源的常規檢測主要是為污染治理設備的選擇與建設提供基礎數據,也為環保部門的執法服務。在石化與化工行業,對於無組織排放的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技術)工作,目前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展開,通常都是由第三方公司負責完成,有大量的第三方服務公司在從事檢測服務工作。由於檢測項目多,通常檢測周期較長,一般檢測費用較高。
二是污染源在線監測裝置的需求。為了對污染源進行有效的監管,工業固定源(特別是較大型的污染源)的在線監測將是今後的一個發展趨勢。,目前天津市和上海市已經明確規定了VOCs污染源在線監測要求,其他地區雖然還沒有明確要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已經增加了在線監測的要求。
對於一般污染源,可只考慮非甲烷總烴的監測,監測設備費用較低,每台約需要10萬元——20萬元左右;但對於苯系物等控制要求較高的污染因子,除了對非甲烷總烴的監測要求外,還需要對特殊污染因子進行監測,監測設備的投入較高,每台可能需要30萬元——100萬元左右。考慮到VOCs污染源的數量眾多,在線監測設備的需求非常大。
「如上海市規定排風量達到10000m3/h的污染源必須安裝在線監測設備,第一批公布的企業數量約2000家,如果只考慮非甲烷總烴的監測設備費用需要2億元——4億元。實際上一家企業可能有多個監測點,如果再考慮對高毒性污染因子的監測,監測設備投入要超過4億元。」欒志強舉例說。
三是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站點的建設。在常規空氣品質監測站點中增加總VOCs和非甲烷總烴檢測項目,需要對檢測設備進行改造,增加相應的檢測設備。
第三方服務將成發展趨勢
VOCs治理的諮詢業務近年來逐漸興起,第三方運行可更好保障運行效果
「由於我國VOCs治理工作起步較晚,第三方服務市場目前尚未形成規模,但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第三方服務將成為今後的一個發展趨勢。」欒志強表示。
據了解,VOCs治理的諮詢業務近年來逐漸興起。VOCs的治理技術體系非常複雜,治理技術的合理選擇是困擾業主單位的一個主要問題。很多企業由於技術選擇不當,治理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造成重複投資的問題比較突出。
「已經有了一些專門從事VOCs治理業務的公司,主要是為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以及為政府部門的VOCs治理進行總體規劃、策劃等。」馬永亮表示。
初步預測,治理設施的第三方運營服務市場潛力巨大。通常VOCs治理設施的運營專業性要求很高,業主單位缺乏相應的運營方面的人才,由第三方負責運行可以更好地保障運行效果,並且國家政策也提倡由第三方運營服務。
此外,在VOCs排放集中的區域、園區中VOCs的集中治理,如溶劑的集中提純回收、活性炭的集中再生等,涉及到溶劑提純基地和活性炭再生基地建設,也需要由第三方來負責管理和運行工作。第三方運營服務將會成為今後VOCs治理的一個發展趨勢。
由於目前我國VOCs治理與監測市場的技術儲備與立法尚不健全,市場仍處於藍海階段。VOCs治理將成為「十三五」大氣污染治理的一大重點。因此VOCs治理企業需要抓緊市場機會點,找準時機,搶奪千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