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漁業資源是當今地球上留存的一份最大的野生食物資源,減少捕撈產量、壓減漁船數量、實行總量管理、調整伏季休漁……
漁業資源是指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魚、蝦、蟹、貝、藻和海獸類等經濟動植物的總體。又稱水產資源,分為內陸水域漁業資源和海洋漁業資源兩大類。
隨著農業部日前出台一系列改革文件,我國在加強海洋漁業資源管理、加大資源保護力度方面作出重大調整,這意味著海洋漁業進入轉型升級的2.0時代。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海洋漁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長期以來,由於環境污染、過度捕撈、交通航運等影響,海洋漁業資源持續衰退,海洋漁業資源管控政策亟待出台。
農業部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內漁船管控 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的通知》和《關於調整海洋伏季休漁制度的通告》。
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出台海洋漁船「雙控」管理、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和伏季休漁三項重大改革制度,海洋漁業資源可以得到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小魚小蝦不用再擔驚受怕了。
漁船「雙控」,指控制海洋捕撈漁船數量和功率總量,實現零增長、負增長,由農業部報請國務院同意對沿海各省(區、市)下達階段性控制和壓減指標。
按照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國壓減海洋捕撈機動漁船2萬艘、功率150萬千瓦。除淘汰舊船再建造和更新改造外,不新造和進口在我國管轄水域生產的漁船。
基於2015年漁船控制數,《通知》要求沿海各省年度壓減數不得低於該省總壓減任務的10%。
于康震說,對壓減的船隻中央財政將實行補貼。「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補貼資金75億元,每千瓦補貼提高到5000元。同時,扶持上岸漁民,讓他們生活水平不下降,生產有保障,不回流。
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就是根據海洋漁業資源狀況,對年捕撈產量實行限額管理。
《通知》規定了漁獲物產出的控制目標:國內海洋捕撈實行負增長政策,到2020年國內海洋捕撈總產量減少到1000萬噸以內,與2015年相比減少309萬噸以上。
2020年後,將根據海洋漁業資源評估情況和漁業生產實際,進一步確定調控目標,努力實現海洋捕撈總產量與海洋漁業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
既要保護資源,又要兼顧漁民利益。于康震說,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的原則就是,捕撈量要低於資源增長量。從調查的情況看,我國捕撈總量應該控制在資源總量的50%到60%,因此把年化漁獲物總量控制在800萬到1000萬噸,符合我國海洋漁業資源國情。
于康震表示,我國海洋伏季休漁制度,是依據《漁業法》建立的一項重要漁業資源養護制度,自1995年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由于海洋漁業資源長期衰退和氣候變暖導致主要經濟魚類產卵期提前,而現行休漁開始時間較晚,漁民在休漁前大量捕撈幼魚賣錢,對漁業資源破壞嚴重。同時,現行的休漁起止時間在不同海域甚至同一海域的不同區域相差很大,不同的作業方式也不盡相同,由此導致休漁期間漁船跨區域作業、休漁作業方式冒充非休漁作業方式等違規行為時有發生。
本著相對統一、適度延長、統籌兼顧、分布到位的原則,農業部重新調整確定了海洋伏季休漁制度。
首先,統一了休漁的開始時間。所有海區的休漁開始時間統一為5月1日12時。其次,休漁類型統一和擴大。首次將南海的單層刺網納入休漁範圍,首次要求為捕撈漁船配套服務的捕撈輔助船同步休漁。另外,休漁時間延長。總體上,各海區休漁結束時間保持相對穩定,休漁開始時間向前移半個月到1個月,總休漁時間普遍延長1個月。各類作業方式休漁時間均有所延長,最少休漁3個月。
于康震說,要加大幼魚保護力度,嚴肅查處電毒炸等粗暴捕撈方式,開展增殖放流,加快建設海洋牧場。要加大力度,解決休漁期間漁民的生計問題,保障漁區穩定。
我國是世界上捕撈漁船和漁民數量最多的國家,長期粗放型、掠奪式的捕撈方式造成傳統優質漁業品種資源衰退程度加劇,捕撈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明顯下降。為了全面養護海洋資源,我國還將多措並舉:
——建立保護區。主要是加強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建設,形成水生生物棲息地保護網絡。
——加大幼魚保護力度。加快建立重要經濟魚類最小可捕標準和幼魚比例標準,嚴厲查處違反幼魚比例捕撈和「電毒炸」等違法行為。
——繼續開展增殖放流。加強規範管理,確保增殖放流效果,把每年6月6日確定為增殖放流日。
——加快建設海洋牧場。到「十三五」期末在全國建設100個左右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推動以海洋牧場為主要形式的區域性漁業資源養護和綜合開發。
——建立漁業資源損害補償機制。對破壞漁業資源環境的單位,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採取相應的保護和補償措施。
——加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監測,提高監測能力和監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