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地推廣清潔採暖,在入冬以來,北方地區的天然氣需求量猛增,從而導致天然氣供應不足,多地工業企業被迫停產限產,下面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我國11月份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達406萬噸,同比上升53%,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天然氣需求增長超預期,預計冬季天然氣供應缺口將擴大。
在當前環保重壓之下,各地進一步掀起了企業「煤改氣」、居民「氣代煤」的熱潮,迄今已有18個省份頒布了「煤改氣」相關政策,加劇了天然氣供需矛盾。安迅思中國燃氣產業鏈信息總監黃慶介紹,今年天然氣限氣涉及山東、山西、河南等北方多地。
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營銷處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解決限氣對社會的影響,中石油已儘可能保證管道運輸,但因為國內天然氣用量巨大,限氣無法避免。目前北京市天然氣供熱占比已達到97%以上,預計本採暖季期間天然氣需求將達到125億立方米;濟南市政府預計,本採暖季全市天然氣日消費量將從平時的每天85萬立方米增至350萬立方米,極端天氣甚至可能增加至500萬立方米,供給形勢嚴峻。另據了解,今年河北省新增200萬戶左右的城鄉冬季採暖用戶,天然氣需求增加2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0%。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為維護天然氣市場價格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根據舉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於12月20日開始,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銷售大慶分公司等17家企業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問題開展調查。
發改委表示,進入冬季後,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供熱工程改造也在進行中,一些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時有發生。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繼續採取有力措施,突出檢查重點,督促相關企業和單位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價格政策。同時,要加強對供氣供暖領域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對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情節嚴重的價格違法案件,要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曝光。
此外,國家發改委還公布了5起供氣供暖企業價格違法行為被查處的案例。
據2017-2022年天然氣設備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了解,2017年10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開展全國城市供水、供氣、供暖、電信領域價格重點檢查的通知》,1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冬季採暖價格監管切實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的通知》,部署各級價格主管部門開展全國供氣、供暖領域價格重點檢查。檢查發現,一些供氣、供暖企業存在不執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以及在工程改造、安裝中亂收費等行為。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對查出的問題,依法進行了處理。部分違規企業處罰情況如下:
一、黑龍江省尚志市中鑫熱電公司重複收取供熱入網工程費。經查,2017年9月,黑龍江省尚志市中鑫熱電公司在進行尚志市集中供熱管網併網改造過程中,對前期已向康安供熱物業公司交納入網費的102戶居民,再次收取了25元/平方米供熱入網工程費,共收取36.12萬元。黑龍江省尚志市價格主管部門對該公司價格違法問題進行查處,責令該公司將多收價款36.12萬元全部退還給用戶,並處以罰款54.19萬元。
二、浙江省海鹽縣天然氣有限公司擅自提高天然氣價格。海鹽縣天然氣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7月25日,擅自提高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應執行2.79元/立方米,實際執行3元/立方米,共銷售天然氣197.24萬立方米。海鹽縣價格主管部門依法責令該公司立即糾正價格違法行為,退還多收價款共計40.19萬元。
三、四川省宣漢縣宣漢和信天然氣有限公司土主天然氣供氣站變相提高天然氣價格。宣漢和信天然氣有限公司土主天然氣供氣站從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向用戶收取天然氣價格時,對不列入收取城市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費的用戶,每立方米多收0.2元城市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費,變相提高天然氣價格,共銷售民用天然氣158.13萬立方米,多收金額31.62萬元。宣漢縣價格主管部門依法查處並責令該公司將多收價款31.62萬元退還用戶。
四、山東省曹縣恆源加氣站擅自提高CNG天然氣價格。2017年11月27日至2017年11月30日,曹縣恆源加氣站共銷售車用CNG天然氣1098.33立方米,應執行4.89元/立方米,實際執行5.5元/立方米,每立方米多收取0.61元,共多收價款669.98元。曹縣價格主管部門責令該加氣站立即糾正上述違法行為,並沒收違法所得。
更多天然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天然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