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5G牌照的呼之欲出,無論是產業上游,還是產業下游,一場圍繞5G的合併潮或將拉開大幕。從數據來看,在3G網絡投入的5年間,國內三大運營商合計投入約5820億元,在4G網絡投入的5年間,國內三大運營商合計投入約9571億,而在5G時代,投入金額或將達到1.85萬億元。
據悉,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此次獲得3500MHz頻段的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移動則獲得2600MHz和4900MHz頻段的試驗頻率使用許可。
工信部指出,5G系統試驗頻率使用許可的發放,有力地保障了運營商開展5G系統試驗所必須使用的頻率資源,向產業界釋放了明確信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5G產業鏈的不斷成熟與發展。下一步,工信部將積極指導各大運營商做好5G系統試驗的基站部署,開展好5G系統基站與同頻段、鄰頻段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台站的干擾協調工作,確保各類無線電業務兼容共存,促進中國5G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此前就已做出積極表態。在上周展開的「2018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表示,將按照行業主管部門的批覆要求,積極推進2.6GHz和4.9GHz的5G網絡試驗,加速5G網絡端到端的成熟和規模應用。
「5G商用的腳步已日益臨近,中國聯通已在5G方面做好全面的籌備與布局。」中國聯通對外表示,公司獲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頻率資源。
在港股上市的中國電信也發布公告稱,中國電信已獲工信部批准在全國範圍內使用3400MHz-3500MHz頻率用於5G系統試驗,使用時間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移動通信每十年出現新一代革命性技術,持續加快信息產業的創新進程,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當前,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正在闊步前行,它將以全新的網絡架構,提供至少十倍於4G的峰值速率、毫秒級的傳輸時延和千億級的連接能力,開啟萬物廣泛互聯、人機深度交互的新時代。作為通用目的技術,5G將全面構築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從線上到線下、從消費到生產,從平台到生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到2020年中國或成為全球最大5G市場。
根據相關預測,2030年5G間接拉動的GDP將達到3.6萬億元。按照產業間的關聯關係測算,2020年,5G間接拉動GDP增長將超過4190億元;2025年,間接拉動的GDP將達到2.1萬億元;2030年,5G間接拉動的GDP將增長到3.6萬億元。十年間,5G間接拉動GDP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4%。
目前,移動通信技術正朝著5G網絡邁進,通過5G移動通信發展的新機遇,能有效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業,驅動傳統領域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升級,成為擴展經濟發展的新空間,從而打造未來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通信行業最關注、市場規模最大的就是5G網絡。5G正處於技術標準形成的關鍵階段,全球主要國家和運營商相繼啟動5G試驗,我國也正積極推動5G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加大統籌推進力度,加快5G產業化進程,積極營造創新生產環境,大力推動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應用。我國廠商主推的Polar碼信道編碼方案進入5G標準是我國第一次在核心通信標準上實現突破,其意義不僅對主推廠商華為形成利好,整個通信產業鏈上的支持廠商包括晶片、軟體、設備、終端、測試、運營商等都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