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豆粕是豆製品的一種,主要的食材是大豆。大豆在食品裡面是經常用到的。中國是最大的大豆產量國,但是新冠病毒的出現,產量一直在減少,以下是2022年豆粕產銷量分析。
2011-2020年我國大豆的年均產量為1483萬噸,其中2015年我國大豆產量僅為1237萬噸,直到近年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大豆產業發展,國內大豆產量才逐步恢復上升,到2020年大豆產量達到1960萬噸。豆粕產銷量分析指出,然而兩千萬噸不到的大豆產量難以滿足國內日益增多的消費,超過八成的的大豆消費需要依賴進口。
2021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為1.26億畝,比上年減少2200萬畝,與去年相比下降了14.8%,大豆產量328億斤,比上年減少64億斤,下降16.4%;大豆單產130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2.3公斤,下降1.8%。
進入2022年,美國中西部產區氣溫回升後播種進度加快,加之市場擔憂我國疫情後需求減弱將影響出口後導致出口受限使得大豆期價承壓下滑。7月25日,國內主流油廠豆粕成交清淡,當日總成交量5.17萬噸,較上日減少0.76萬噸。成交均價4460.51元/噸,較上一日漲6.16元/噸。
根據豆粕產銷量分析數據,河北秦皇島43%蛋白報價為4530元/噸,跌10元/噸;天津43%蛋白報價為4450元/噸,穩定;山東日照43%蛋白報價為4410元/噸,跌50元/噸;江蘇泰州43%蛋白報價為4430元/噸,跌20元/噸;廣東東莞43%蛋白報價為4280元/噸,跌40元/噸。
從分區域的豆粕產量上來看,北方市場豆粕供應較為穩定,北方以畜禽料為主,在隨著二季度豆粕高價回落後,在飼料中性價比帶動豆粕用量加大。而南方市場在二季度增量較突出,其表現在水產養殖面臨投產迎來旺季,下游需求帶動油廠大豆壓榨量,從而推動豆粕產量。
此外國儲進口大豆拍賣持續進行,成交率較符合預期,隨著大豆到港陸續增加,油廠大豆庫存由低轉高,大豆庫存壓力不斷增加,使得油廠開機持續高位運行,一度豆粕庫存創下往年同期歷史新高。2022年豆粕產銷量分析指出,之後有受到美聯儲加息影響,大宗商品普遍遭到拋售,油價疲軟也增加額外壓力,進口成本也競相走低,這讓豆粕期現價格承壓下行。
截止2022年6月,我國進口大豆到港數量大幅下滑,油廠壓榨持續虧損後進口商進口需求放緩,後續到港大豆數量將繼續減少。豆油下跌疊加生豬養殖利潤持續好轉、水產需求旺季到來對豆粕需求增量增加油廠的挺粕意願。
2022年豆粕產銷量分析指出,豆粕是大豆的副產品,主要是用於農業的加工。我國的豆粕行業在疫情的干擾下,上半年的產量和銷量都縮小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