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運用中,放療設備主要以伽馬刀和直線加速器為主,性價比相對更高,其他設備基本全部來自進口,投資和運營成本非常高(質子重離子醫院的投資超過15億) 。直線加速器的普及率較高,伽馬刀的空間較大。當前國內伽瑪刀存量約350台。頭刀和體刀在2008-2013年之間的年複合增速均為10.2%。國內企業在伽馬刀領域的經驗較多,水平最與國際巨頭醫科達相近,如星河生物收購的瑪西普infini頭部伽瑪刀已經獲得美國FDA的認證,這在高尖端大型醫療器械的歷史上少見。以下對伽馬刀行業投資分析。
專科醫院一般培育期較短,利潤率較高,在早期頗受社會資本的青睞並打造了許多優秀的連鎖品牌如愛爾眼科、瑞爾齒科、通策醫療等。隨著低壁壘專科連鎖的競爭飽和,增速下滑,民營醫療資本的投資重心將會轉向壁壘較高,但盈利好的高壁壘專科。腫瘤專科作為這樣的具有技術壁壘的特色專科,潛在市場巨大,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選擇。因此隨著民營醫院技術和綜合實力的提高,腫瘤專科行業將成為新一輪投資熱點。
2017-2022年中國伽馬刀行業細分市場研究及重點企業深度調查分析報告表明,從設備的角度來考慮所需加速器和伽馬刀總需求,後期將逐步與已開發國家靠攏,推算總需求量在1500-2000台,以單價1500萬來推算,市場容量在225-300億(不包括每年約 5-10%的維護費用),從服務端來考慮每年300萬腫瘤患者,100 萬人適用放射治療,4個療程,每療程費用 1.5 萬,約600 億元的服務市場。醫療行業的淨利潤率平均在 13%左右,那麼放射醫療這個高壁壘行業的利潤率在 15%較為合理,處在黃金的投資周期中。目前國內的放療設備還是集中在直線加速器和伽馬刀兩類,其中伽馬刀目前市場新增機量逐年上升,我們預計2015年當年,國內伽瑪刀設備市場增量約5億元。伴隨著配置證政策的調整,區域醫療資源平衡化進程推進及民營醫療機構的快速發展,國內伽瑪刀銷售或將加速增長。
醫療技術投資火熱是由幾大驅動因素帶來:第一、中國醫療行業整體快速發展,加之政府近年發布了一系列促進健康領域發展的各項政策,市場未來發展前景樂觀,由此帶來了整個醫療行業的投資熱潮。其中醫療技術行業相比製藥行業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發展穩定,利潤較高。第二、醫療技術行業細分市場眾多,一些中等規模的醫療技術企業在一些細分領域做到市場領先者地位,通過併購進入到其他醫療器械細分領域以進一步擴大業務。例如上海微創等中型公司通過併購進入到其他醫療技術細分領域。第三、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越來越熱,中國醫療技術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到海外尋求併購對象。例如邁瑞、微創和三諾等企業在過去幾年都在海外併購方面有較大動作。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雖然中國醫療技術行業併購發生的數量及規模都呈穩步上升趨勢,但與全球醫療技術併購市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經BCG分析,全球醫療技術行業併購及投資市場自2010年起,一直保持在每年130~1402起交易數量左右;且大約有10%以上為5億美元以上的交易,規模遠大於中國醫療技術行業。這與國際醫療技術行業市場以及金融市場發展的成熟程度相關。
國內大型醫療設備分為甲、乙兩類,長期實行配置許可證制度。定期由衛生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負責編制甲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確定全國規劃控制數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劃配置數量。
其中,甲類設備包括PET/CT、伽瑪刀、質子治療系統等首次配置單價在500萬元以上的醫用設備;乙類設備包括CT、核磁、X光機等。甲類大型醫用設備的配置由醫療機構按屬地化原則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逐級上報,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批;乙類大型醫用設備的配置,則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目前產業界對於配置證取消的預期較為強烈,按照國務院審改辦要求,國家衛計委在2015年4月15日前需完成對「甲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證核發」、「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准入審批」兩項非行政許可事項的調整工作。早在2014年初,國家就優先放鬆了廣東、浙江、江蘇、上海、成都等5省市的醫療機構配置證要求,同時為了鼓勵購置國產大型設備,重點放開了購置國產大型設備的配置證。未來隨著民營資本的湧入和配置許可證政策的逐步放開,PET-CT(MRI)、醫用加速器、伽馬刀和質子治療設備投資將井噴。國產大型醫療設備行業迎來春天,進口替代步伐將加快,行業的爆發性增長將會到來。
更多伽馬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伽馬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