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IoT產業展現出強大市場內生動力,IoT產業應用的發展也在不斷提速。時下,IoT以泛在感知、精益控制、數據決策等能力要素集聚的形式向傳統行業的上下游各個環節加速滲透、多維融合,促進IoT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推動新興業態不斷湧現。以下對2023年IoT行業投資分析。
2023-2028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IoT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指出,作為IoT軟體和數據傳輸的載體,2016年全球IoT安裝設備已達到148.66億台,而五年後全球設備數量將超過300億台,年複合增長率達20.2%。2020年全球IoT市場規模將達1.9萬億美元。2025年全球IoT市場規模平均將達7.4 萬億美元。同時,IoT應用場景分為工廠、城市、醫療保健、外部環境、工地、車輛、家庭、人類生產力、辦公室九類,其中智慧家庭的市場規模將達2750億美元。
受益於良好的外部環境及市場前景,IoT產業在今後幾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有望帶動設備製造業、運營商、應用市場等領域的蓬勃發展。在技術、企業、人才、產業配套等方面具備優勢的地區應搶抓機遇,出台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加快IoT推廣應用,使IoT產業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又一重要力量。現從四大投資領域來了解2023年IoT行業投資分析。
IoT在供應鏈管理、生產過程工藝優化、產品設備監控管理、環保監測及能源管理、工業安全生產管理等環節得到廣泛應用。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三一重工、徐州重工、中聯重科等大型企業都通過採用傳感技術和M2M等物聯網技術,實現機械設備生產狀況的實時感知。2016年2月,首批由一百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將有力推動IoT在工業製造領域的深度應用。
IoT應用有效推動大田耕種精準化、園藝種植智能化、畜禽養殖高效化,促進形成現代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形態。根據部分省市的統計測算,有效應用IoT系統可降低作物種植人員成本約50%,提高總體經濟效益約10%;藉助傳感自調節實現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培育面向高端人群的高品質農產品,可使單位產品增值近10倍。
IoT在數字油田和智能電網等方面的應用已相對成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行業巨頭積極推進物聯網示範工程建設,採用基於物聯網技術的集成應用平台,提升油氣采、煉、儲、輸、供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國家電網公司已開展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建設,實現對各類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感知、監視預警、分析診斷和評估預測;在用戶層面,2015年全國智能電錶安全量已達3.1億,累計實現用電信息採集3.17億戶,較2010年提升5倍。
IoT應用有效推動資源優化和效率提升。近幾年來,中國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在智能公交、電子車牌、交通疏導、交通信息發布等典型應用方面已經開展積極實踐。截至2014年底,中國ETC聯網區域14個省份覆蓋範圍已達5.2萬公里高速公路,用戶規模達到909萬,公路收費站擁堵問題得到有效改善。此外,中國已有5個示範機場依託RFID等技術,實現了航空運輸行李全生命周期的可視化跟蹤與精確化定位,使工人勞動強度降低20%,分揀效率提高15%以上。
政策搶抓IoT發展機遇,我國IoT本身上下游產業鏈較長。目前,IoT成長於網際網路土壤,從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技術史上的每一次能力提升,都伴隨著連接設備數量的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