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按摩設備行業分析報告 >> 按摩設備行業政策

按摩設備行業政策

2019-01-16 16:27:1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7年亞洲按摩設備市場規模為3166.3百萬美元,2018年預計增長至3460.6百萬美元。伴隨著中國作為世界製造中心的崛起,全球按摩設備產業鏈開始向我國轉移。以下對按摩設備行業政策分析。

  按摩設備行業政策分析,按摩設備屬於選擇性消費產品,其中按摩椅的使用壽命長達8-10年,主要消費人群為中高淨值人群及中老年人。按摩設備行業分析指出,當前按摩設備市場滲透率約為1.17%,消費戶數約為 290萬戶(5,803.59*5%),理論市場規模約為145億元。若滲透率提高至5%,對應消費戶數將提高至1243.81萬戶,市場規模將擴大至622億元。

  不同滲透率對應的市場規模分析

按摩設備行業政策

  我國的按摩設備產業仍然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而且在未來擁有一個廣闊的前景。中國是全球按摩保健產品市場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受益於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對按摩保健器具特別是花費較高的按摩椅的消費觀念在逐漸發生變化,國內按摩設備的市場規模在逐年上升。現從四大標準來分析按摩設備行業政策。

  1、按摩設備產業政策出台

  按摩設備行業政策分析,2010年10月中國家具協會發布的《中國家具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在品牌建設、研發創新、產業升級、營銷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詳細的指導意見。2011年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輕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重點發展綠色環保、安全的家具產品,培育知名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2015年7月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強調「加強區域品牌建設,推動要素聚集和價值提升」,「提升創新能力,增強集群競爭優勢」等。這些政策為家具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2、健康養生意識逐漸增強

  在當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使人們的健康狀況普遍堪憂。慢性病患者數量增多,高發年齡不斷下降,亞健康人群比例高企等現象日益引起社會關注。按摩設備行業政策分析,人們的健康養生意識在此背景下逐漸增強,對和健康相關的生活細節越來越重視,並開始認識到坐具對於健康的重要性。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多功能健康辦公椅、功能沙發和按摩椅等健康坐具的市場需求在慢性疾病防治、高層次休閒訴求、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刺激下快速增加。健康坐具與未來潛力巨大的健康產業聯繫緊密,市場有望持續增長。

  3、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

  隨著全球家具製造業的轉移,我國成為世界家具製造業中心。長時間的專業化發展和國際化合作,使我國部分坐具企業具備了承接國際市場中高端產品的技術研發實力。按摩設備行業政策分析,國際採購商苛刻的質量要求和嚴格的資質認證,促使我國中高端坐具製造企業的快速成長,在生產規模、研發設計、製造工藝、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與國際接軌,競爭力不斷增強。核心技術的積累和產品附加值的提升,開始改變以往我國坐具企業的低成本發展模式和產業鏈末端地位,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速度,為行業發展創造了更多機遇。

  4、產業集群利於品牌建設

  在國家政策導向和市場規律作用下,我國家具製造業的產業集群化趨勢明顯。大部分家具企業集中在廣東、浙江等沿海省份,浙江安吉則成為國際知名的坐具生產基地。按摩設備行業政策分析,產業集群區域內完整的產業鏈和充足的原料供給不僅能夠提高行業發展效率,增強行業整體競爭力,也快速提升了集群區域的行業知名度,為域內的企業品牌進行了良好的市場宣傳,有利於優質品牌的成長和質變。

  按摩設備行業政策分析,按摩設備行業目前已經成立「全國保健按摩設備國家標準工作組」,在標準工作組成立之前,我國僅有按摩椅、按摩墊、注水式足部按摩器三種產品的國家標準,相對於當前品種繁多的保健按摩設備來說還比較欠缺,而已有標準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更多按摩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按摩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