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車是指「專用貨車」的一種。我國的冷藏車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近幾年來發展得很快。目前國內冷藏保溫車的保有量約有4萬輛,每年產量為6000-7000輛。以下是保溫車發展趨勢分析。
20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冷藏運輸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冷藏保溫車的使用領域不斷拓展,用戶結構有了很大變化,一是冷藏保溫車管理系統部門逐步轉變企業;二是冷藏運輸的易腐貨物由過去基本以冷凍食品(冷凍肉類、水產品)為主發展到以新鮮肉類、水果、蔬菜占較大比例,還有乳製品、冷飲、糕點、巧克力、保健食品等;三是隨著我國城市商業的發燕尾服,除了肉類加工廠、冷庫外,大型連鎖超市、大型副食商場、牛奶公司外,食品加工企業也成了冷藏保溫車的主要用戶。業內專家分析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發展冷藏、保溫車市場潛力巨大。
從以下四點來看保溫車發展趨勢:
趨勢一、產品逐漸向重型化、輕型化、功能化、技術含量高的方向發展
目前中國冷藏保溫汽車按照噸位構成,還是中型車較多。隨著公路的建設和發展,重型車、半掛車將成為長途、調撥性公路冷藏運輸的主要工具,而得到快速發展;輕型冷藏和微型保溫車則作為短途、分配性運輸的主要工具而得到快速發展。在冷藏保溫汽車功能方面,市場越來越要求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
製冷裝置、制熱裝置、液壓舉升裝置、廂體隔倉裝置、側拉門裝置、計量測量裝置等,以及各種廂體的車身結構器材,都有廣泛的市場前景。從環保和節能的角度考慮,所有聚氨酯材料的發泡劑都必須由無氟材料來取代,新冷源冷藏車的比例會有所增長。
趨勢二、網際網路+冷鏈物流將繼續發力
隨著冷鏈+網際網路的不斷融合,原有的產業機構和供應鏈將被重塑的同時,必將釋放新的冷鏈商機,誰能抓住機遇,誰就有可能脫穎而出。「網際網路+冷鏈物流」就是把網際網路的一整套現代技術包括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應用到冷鏈物流行業,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供應鏈網絡和資源進行優化和規劃,以提升對需求和供給預測的準確性,實現供應鏈成本的可預測、可計算、可分析、可控制,從而大幅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趨勢三、廂體結構向合理化方向發展
隨著公路建設的飛速發展,各種新材料將不斷應用於廂體,加速發展重型車的勢頭會進一步加強,這就是要求提高廂體的強度和剛度,特別注重減輕自重,增加載重後的尺寸穩定性和耐衝擊性,確保整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廂體的結構上,各生產廠家都應形成自己的獨立開發能力,以適應這種需要。
趨勢四、資本將進一步向冷藏保溫汽車市場流動和集聚
除了製造商直接切入、傳統物流商切入、電商切入外、貿易商(生鮮進口貿易的貿易商和貨代等)、製冷設備商已經高調進入冷鏈物流行業,相信後面還會有跟進者。隨著第三方冷鏈、生鮮電商、冷鏈園區、冷藏設施等細分市場成為投資熱點,資本的介入和驅動力度日益加強,今後會有更多的國內外企業攜資本的優勢跨界進入冷藏保溫汽車物流市場。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農業產品結構的變化,農產品將由生產糧食作物向發展農副產品過渡,冷藏保溫車的用途越來越廣泛,這對冷藏保溫車的發展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未來,冷藏保溫車以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探索新的製冷方式,以進一步降低能耗、噪聲和污染;不斷探索新的廂體結構,以追求更好的使用性能、易維修性和美觀度。以上是保溫車發展趨勢分析。
更多保溫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溫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