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界的一大突破,將聲波轉換為圖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B超。通過超聲探頭得到形態大小的二維圖像。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進步,圖像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之後的一些改革都是在B超的基礎上進行的。那麼,我國B超行業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呢?具體詳情,請詳見下文小編為你整理的2015年我國B超行業的工作原理分析:
工作原理
人耳的聽覺範圍有限度,只能對20-20000赫茲的聲音有感覺,20000赫茲以上的聲音就無法聽到,這種聲音稱為超聲。和普通的聲音一樣,超聲能向一定方向傳播,而且可以穿透物體,如果碰到障礙,就會產生回聲,不相同的障礙物就會產生不相同的回聲,人們通過儀器將這種回聲收集並顯示在螢幕上,可以用來了解物體的內部結構。利用這種原理,人們將超聲波用於診斷和治療人體疾病。在醫學臨床上應用的超聲診斷儀的許多類型,如A型、B型、M型、扇形和都卜勒超聲型等。B型是其中一種,而且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和簡便的一種。通過B超可獲得人體內臟各器官的各種切面圖形比較清晰。B超比較適用於肝、膽腎、膀胱、子宮、卵巢等多種臟器疾病的診斷。B超檢查的價格也比較便宜,又無不良反應,可反覆檢查。
平時說的「B超」就是向人體發射超聲波,同時接受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將所攜信息反映在螢幕上。
基本原理
超聲在人體內傳播,由於人體各種組織有聲學的特性差異,超聲波在兩種不同組織界面處產生反射、折射、散射、繞射、衰減以及聲源與接收器相對運動產生都卜勒頻移等物理特性。應用不同類型的超聲診斷儀,採用各種掃查方法,接收這些反射、散射信號,顯示各種組織及其病變的形態,結合病理學、臨床醫學,觀察、分析、總結不同的反射規律,而對病變部位、性質和功能障礙程度作出診斷。
用於診斷時,超聲波只作為信息的載體。把超聲波射入人體通過它與人體組織之間的相互作用獲取有關生理與病理的信息。一般使用幾十mW/cm2以下的低強度超聲波。當前超聲診斷技術主要用於體內液性、實質性病變的診斷,而對於骨、氣體遮蓋下的病變不能探及,因此在臨床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用於治療時,超聲波則作為一種能量形式,對人體組織產生結構或功能的以及其它生物效應,以達到某種治療目的。一般使用幾百-幾千mW/cm2-以上高強度超聲波。
更多B超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可攜式B超行業細分市場研究及重點企業深度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B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B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