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苯胺行業產能利用率回落至69.4%。目前苯胺的生產工藝路線主要有硝基苯催化加氫法、苯酚氨化法、硝基苯鐵粉還原法、苯直接胺化制苯胺。以下對苯胺行業環境分析。
早在2011年3月起,國內苯胺就已經不再進口。苯胺行業分析指出,2011-2017年間我國苯胺進口數量為0,2018年我國苯胺進口總量達到19.81噸,2018年苯胺出口數量為21.73萬噸,出口數量同比增長21.07%。
2005-2018年我國苯胺進出口統計圖
苯胺行業經過了近些年來的行業協調和整頓,市場已進入到相對規範的可控範圍之內,下游中長期需求持續增長的勢頭仍未改變。苯胺行業經過了近些年來的行業協調和整頓,市場已進入到相對規範的可控範圍之內,下游中長期需求持續增長的勢頭仍未改變。現從四大背景技術來分析苯胺行業環境。
印染廢水具有水量大、污染重、色澤深、鹼性大、水質變化大等特點,屬於一種典型的難生物處理的工業廢水。當前隨著染料工業的發展和後整技術的進步,各種新型助劑、染料的大量使用,導致該類廢水成分愈加複雜。苯胺行業環境分析,特別是聯苯胺型偶氮染料的使用導致廢水中苯胺類居高不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排放印染廢水42億噸/年,每年向地表水環境排放的苯胺高達2200多噸,其中有1800多噸排放在浙江、江蘇等工業發達地區的水域。
苯胺行業環境分析,苯胺是最有代表性的芳香胺類物質,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蓄積性、致癌性等特點,嚴重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被美國EPA列為優先控制的129種污染物,也被列入「中國環境優先污染物黑名單」。苯胺在水體環境中穩定性強、難生物降解,能長期殘留,傳統處理技術難以奏效,即使在低濃度下,仍然需要使用強氧化方法處理,在工業排水中要求嚴格控制。
苯胺行業環境分析,為促進紡織染整行業污染治理技術的進步,環境保護部以及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GB4287-2012《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該標準中苯胺類在水污染物中的排放濃度限值,對現有企業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均為1.0mg/L;對新建企業則均為不得檢出。
處理苯胺廢水的傳統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吸附、萃取、膜分離等)、化學氧化法(光催化氧化、超臨界水氧化法、二氧化氯氧化法、超聲波降解法、電化學氧化法等)、生物法(常規厭氧、好氧處理、加壓生化、高效降解菌篩選分離)等。隨著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目前國內外還發展了一些新的苯胺廢水處理技術,例如超聲光催化方法、聲電聯合技術、吸附一雙催化氧化技術、電子束輻照降解技術。苯胺行業環境分析,可以看出對於苯胺廢水的處理技術而言,各傳統處理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探索低成本、高效苯胺廢水處理技術並付諸實踐勢在必行。從當前的報導來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過硫酸鹽活化和微波化學污水處理技術已成為當前廢水的重要處理途徑和研究方向之一。
苯胺行業環境分析,我國苯胺行業價格透明、利潤縮水,在行情低迷的大環境下,各廠不太可能達成去產能的共識,但未來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會出現新一輪企業的兼併、重組,對一些落後產能進行淘汰,進一步濃縮行業精華。各傳統企業在排污達標中繼續獨善其身的同時,得益於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和迅速發展的科技力量,國內外銷售渠道將逐漸多元化,尤其是在出口業務總結老經驗與借鑑新經驗行動中,離獲得更大的突破為期不遠了。
更多苯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苯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