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苯胺產能約為352.5萬噸,2019年煙臺萬華新增18萬噸/年的苯胺裝置,致使國內苯胺產能由2017年的334.5萬噸提升至352.5萬噸,增幅為5.38%。苯胺作為化工廠品中「元老」級別的產品,產能過剩尤為嚴重。以下對苯胺行業政策分析。
2000-2011年間國內苯胺產能迅速增加,而下游產能增速有限,最終造成了國內苯胺供應過剩的局面。自2011年3月起,國內苯胺已無進口需求,2012年開始,中國苯胺轉變為淨出口產品。苯胺行業分析指出,為緩解國內供應過剩局面,在我國9%的苯胺出口退稅政策的鼓勵下,苯胺企業在積極內銷的同時,也在大力開拓出口渠道。從2012年至2017年的苯胺出口量來看,國內苯胺出口渠道逐年拓寬,國內苯胺出口貿易發展迅速。
此輪苯胺行情走低主要是原料穩中下跌、下游需求不佳、企業庫存上升等多重利空疊加所致。目前苯胺價格已跌至成本線以內,不排除生產企業下一步將採取限產保價措施。現從兩大標準來分析苯胺行業政策。
宏觀經濟環境。苯胺行業政策分析,2017年至目前,中國經濟表現出了相當的韌性,預計企穩回升的走勢將延續到2018年。而此輪經濟回升的主要動力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全球經濟的復甦,使得中國出口由負轉正,這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另一個是,國內供給側改革,促進有效競爭,使得市場價值回歸。
中國苯胺市場相關行業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重點行業排污許可管理試點工作方案》。方案要求,2017年完成石化、焦化、氮肥、印染、原材料藥製造、農藥等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的核發工作。苯胺行業政策分析,這其中影響到的行業除了作為石化企業的苯胺行業外,還有苯胺的諸多下遊行業,比如染料、醫藥和農藥。部分排污不達標企業在方案實施後關停或者減產。
綜觀全局,儘管今年上半年苯胺市場艱難前行,整個行業處於盈虧線上,但是當前行業利空因素仍然很多,下半年市場價格或繼續下行,苯胺企業將越發經營困難。苯胺行業政策分析,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市場將再淘汰一批落後產能,但同時也給行業內的創新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間。未來苯胺行業需加大創新,改進現有生產工藝並進行推廣,開發下游配套的新產品、新工藝等,這樣才能使去產能之路更加順暢。
更多苯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苯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