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最大的標籤消費市場。中國的標籤行業尤其是不乾膠標籤行業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近年來,我國標籤印刷總產值一直呈上升趨勢。以下為不乾膠標籤行業競爭分析。
2013年中國境內的不同類型的標籤印刷廠約6千多家,產值約300億人民幣,材料消耗總量約為100億平方米,其中不乾膠材料塗布量約為40億平方米,其他為濕膠標籤或其他類型的標籤。不乾膠材料40億平方米中出口量約占10%(包括材料和成品標籤),按全國13億人口計算,除去標籤加工過程中的損耗和排廢,人均消費量超過2平方米,也就是說2013年每人全年消費大約超過2平方米左右的不乾膠標籤材料。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些國有企業已經將不乾膠材料技術、設備引進中國,如天津加工紙廠曾引進日本和德國當時最先進的塗布線,其製造的產品供不應求。但由於管理機制和市場變化等方面的原因,這些企業都先後轉制而銷聲匿跡。目前,只有央企廣東冠豪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挑起民族工業振興的大旗,引進最先進的設備,建立了有利於競爭的管理機制,引進高科技人才,在華東建廠擴大生產規模,在這個行業中博弈拼殺。
根據對不乾膠標籤行業競爭分析,民營企業是標籤材料行業的新生力量,是數量最多、發展最快、潛力最大,但也是風險最大的群體之一。從表1中可以看出,民營企業的占比最大。民營企業的情況比較複雜,有的企業引進最先進的設備,欲同外資企業競爭;有的企業設備簡單,為低檔市場服務;有的企業塗布特種產品,為特殊行業服務。民營企業有共同的缺點,就是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風險大,競爭力不強,如果經營不善,會有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目前,中國的不乾膠材料市場基本上是被外資企業所壟斷。雖然從表2看外資塗布廠的塗布量不足50%,但是國內中高檔材料的市場基本上是外資企業的天下。如國內企業規模位居前100的標籤廠所用的材料中80%以上是外資企業的產品,國內材料供應商的材料只能做補充。印刷廠對外資企業的材料已經形成一種依賴,所以外資材料供應商從標籤行業中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根據對不乾膠標籤行業競爭分析,不乾膠材料行業中,目前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原材料上大部分是國內採購,包括面材、底紙、矽油、黏合劑等,所以說大家基本上是站在同一起跑錢上。在設備配置上,外資企業的先進設備,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可以購置或者說已經擁有。外資企業在硬體上已經沒有絕對的優勢,他們的優勢就是藉助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僱傭中國的優秀人才,以及先入為主的市場占有率。目前國內的不乾膠塗布行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產能過剩,企業間競爭激烈,利潤低。
以上便是不乾膠標籤行業競爭分析了,可以看出,隨著行業的發展,企業關停並轉,重新洗牌是大勢所趨,不同性質的塗布企業都有風險,不進則退,還會有被淘汰的風險,所以加強服務、保證質量、開發新產品是企業生存的需要,是企業的必經之路。如果需要了解更多關於不乾膠標籤行業的報告請關注2017-2022年不乾膠標籤紙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更多不乾膠標籤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不乾膠標籤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