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通過改造既有建築、對其進行二次開發利用的商業活動興起時間不長,特別是專業化、規模化的對既有建築進行定位、改造、招商及管理的運營活動主要興起於近幾年。以下為創意產業園市場規模分析。
基於行業發展的良好預期,對既有建築(群)進行二次開發並將其改造為創意產業園的企業近年來也不斷增多,但大多為中小規模,行業集中程度較低,尚未出現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
通過對創意產業園市場規模分析,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從20世紀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個園區建成,2012年時出現井噴態勢,達到1457個,並在2014年時達到2570個園區的頂峰。2015年,園區數量稍有回落,全國正常運作的園區在2506左右。
其中由國家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國文化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為龍頭,以省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為骨幹,以各地特色文化產業群為支點,共同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格局。
通過對創意產業園市場規模分析,,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已形成了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核心集聚發展的空間格局。此外,滇海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昆明、大理和麗江)、川陝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西安、成都和重慶)以及中部文化創意產業集群(長沙)也初具規模。安徽、福建、河南等省也在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
目前北京擁有 30 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創意類企業 2 萬多家。上海市政府已經正式宣布三批市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名單,園區總數達到了128 個。蘇州已成為長三角地區的創意產業生產基地,是上海創意產業鏈的延伸;南京和杭州則聚集了一批以藝術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廣告策劃、動漫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上便是創意產業園市場規模的所有分析了。
更多產業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產業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