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潮汐能是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潔性能源,在雙碳和環保等大背景下發展抄襲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儘管我國潮汐能源豐富但是目前整個市場分布均,浙江、福建潮汐發電站數量最多。
潮汐發電與普通水力發電原理類似,通過出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式保存,然後,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
潮流能以各省區沿岸的分布狀況來看,浙江省沿岸最為豐富,占全國潮流能資源總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山東、江蘇、海南、福建和遼寧,約占全國總量的36%,其他省份沿岸潮流能蘊藏量較少。
潮汐發電行業市場分析指出目前我國潮汐電站總裝機容量已有1萬多千瓦。根據中國海洋能資源區劃結果,我國沿海潮汐能可開發的潮汐電站壩址為424個,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數量最多。
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今天,潮汐發電不僅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更成為裝備製造企業進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商機。與風能和太陽能相比,潮汐能更為可靠,其發電量不會產生大的波動,而且不占用農田、不污染環境,成本只有火電的八分之一,而中國的潮汐資源豐富,為發展潮汐發電提供了充足的機遇。
據潮汐發電行業市場分析不完全統計,全國潮汐能蘊藏量為1.9億千瓦,其中可供開發的約3850萬千瓦,年發電量870億千瓦時,大約相當於40多個新安江水電站。目前我國潮汐發電行業電站總裝機容量已有1萬多千瓦。根據中國海洋能資源區劃結果,我國沿海潮汐能可開發的潮汐電站壩址為424個,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數量最多。
中國海岸線曲折漫長,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江蘇等省的沿海地區。中國潮汐能的開發始於20世紀50年代,經過多年來對潮汐電站建設的研究和試點,我國潮汐發電業不僅在技術上日趨成熟,而且在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方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已經建成一批性能良好、效益顯著的潮汐電站。
總體看來我國潮汐發電在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行業發展前景可觀,目前潮汐發電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市場發展前景好。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潮汐發電發展至今已經有將近60年的歷史,目前國內小型潮汐發電技術基本成熟但是大中型潮汐發電技術還有待提高。作為無污染並且可再生的能源潮汐發電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以下是2022年潮汐發電行業發展現狀。
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今天,潮汐發電不僅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更成為裝備製造企業進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商機。與風能和太陽能相比,潮汐能更為可靠,其發電量不會產生大的波動,而且不占用農田、不污染環境,成本只有火電的八分之一,而中國的潮汐資源豐富,為發展潮汐發電提供了充足的機遇。
潮汐發電行業發展現狀有關數據顯示,全球在部署低碳能源技術上花費了7550億美元(約4.7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7%,其中近一半投資發生在亞洲,中國占全球投資總量的35%。
中國的整體能源轉型投資比2020年的水平增加了60%,進一步鞏固了作為全球領導者的地位。中國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在2021年增加了19%,電氣化交通也占投資的很大一部分。與潮汐發電相關的技術進步極為迅速,已開發出多種將潮汐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械設備,如螺旋漿式水輪機、軸流式水輪機、開敞環流式水輪機等,日本甚至開始利用人造衛星提供潮流信息資料。利用潮汐發電日趨成熟,潮汐發電行業已進入實用階段。
中國潮流能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中國近海99個主要水道的潮流能資源理論裝機容量為833萬千瓦。其中,浙江省近海潮流資源最為豐富,約為519萬千瓦,占到了全國潮流能資源總量的50%以上。截至目前,兩台機組累計發電量已超過3萬度,刷新了中國潮流能裝置發電紀錄。
我國東部海岸線綿長,潮汐能資源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目前潮汐能的開發與利用主要集中在電力和旅遊業。潮汐能發電站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蘇、浙江、山東等幾個沿海省份,其中福建省的潮汐能資源最為豐富。
潮汐發電行業發展現狀指出目前我國潮汐電站總裝機容量已有1萬多千瓦。根據中國海洋能資源區劃結果,我國沿海潮汐能可開發的潮汐電站壩址為424個,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數量最多。
總體看來我國潮汐發電相關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市場也在不斷走向成熟目前國內潮汐發電市場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目前潮汐電站主要建立在沿海地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