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狹義上說,城中村是指農村村落在城市化進程中,由於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徵用,農民轉為居民後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變成的居民區,亦稱為「都市裡的村莊」。從廣義上說,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滯後於時代發展步伐、游離於現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區。以下為城中村改造建設發展趨勢。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中村村民成為了城市的特殊組成部分,這些城中村村民已經慢慢融入了城市的生活習慣中,享受著城市發展帶來的物質文明,與城市居民有區別的僅僅是身份和居住環境。城中村基礎設施條件落後,基本上不能承擔城市功能,在景觀上與城市面貌極不和諧,突現出強烈的城鄉二元結構,成為城市發展中的「瘤」,為了實現城市的可持續、和諧發展,對城中村進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發展必然的趨勢。
進行城中村改造,沒有強大資金的支持,只能是紙上談兵,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財富的積累,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村民財富的增加,城中村的改造就會有財富作為後盾。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城中村的改造就會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否則在條件不成熟、資金不充足的情況下進行城中村改造,其結果只能是差強人意、半途而廢,激發社會矛盾。
通過對城中村改造建設發展趨勢分析,隨著城市的發展,城中村的村民在意識、行為上已經成為了城市人,已經具備了城市人所具備的素質,但是在身份上還是村民,在居住環境上與城市居民存在明顯差距,這就使得很多村民想改善居住環境,改善周邊基礎設施條件,過上真正的城市人的生活,所以這部分人是願意進行城中村改造的,也是村莊改造的動力。
城中村由於其歷史原因的複雜性和區位條件的特殊性,在進行城中村改造的過程中,優勢條件和劣勢條件同時存在。城中村由於基礎設施條件差,建築結構密集、混亂等原因,在拆除新建時會有很大的困難,而且由於其在城市區域內,拆除成本會很高,但同樣如果改建好,由於其明顯的區位優勢,開發商就會獲得很大的利潤,村民在拆遷的過程中會獲得高額的土地補償金,這些補償金可以用來發展村集體經濟或用於村民養老、教育、醫療、就業等各項社會保障,以改善村民的生活待遇。同時為了改善城市面貌,加快城市經濟發展,當地政府也會大力支持進行城中村改造,會出台各種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村莊進行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是21世紀中國市長們經營城市的最大興趣。但城中村改造涉及到地方財政、開發商、村民三方激烈的利益博弈,所以具體形式多種多樣,各地創造了五花八門的 經驗,征地補償標準差異也相當懸殊。儘管村民對待城中村改造態度不一,但政府強勢推進的態勢十分明顯。城中村改造是城鄉統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上便是城中村改造建設發展趨勢的所有分析內容了。
更多城中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城中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