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CT機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對於CT機市場而言,集中度高意味著競爭需要更高的技術水平、更為有效的管理和強大的製造能力,中國CT機廠商與已開發國家的廠商相比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以下為CT機行業投資分析。
由於CT設備投資大,研發及生產周期長,技術要求比較嚴格,對生產企業的綜合能力要求高,市場主要集中在幾家企業,集中度在90%左右。通用醫療、西門子、飛利浦三家CT的市場份額達到了70%左右,再加上東芝和東軟,5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占到94%。其中,中高端CT市場主要由通用醫療、西門子、飛利浦和東芝4家占領。低端CT市場主要是通用醫療、西門子、飛利浦、日立、東芝、東軟等6家企業。
CT是「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機」或「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英文(Computed Tomography;)的簡稱CT,是從1895年倫琴發現X線以來在X線診斷方面的最大突破,是近代飛速發展的電子計算機控制技術和X線檢查攝影技術相結合的產物。CT由英國物理學家hounsfield在1971年研製成功,先用於顱腦疾病診斷,後於1976年又擴大到全身檢查,是X線在放射學中的一大革命。我國也在70年代末引進了這一新技術,在短短的40幾年裡,全國各地乃至縣鎮級醫院共安裝了各種型號的CT機數千台,CT檢查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地層開,成為醫學診斷中不可缺少的設備。
目前C T 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 幾乎涉及每一個系統和臟器, 對局灶性病變的定位和定性價值都很高。但不是所有病變都適宜作C T 檢查, 此外, 許多病變的定性診斷較難, 必須結合臨床資料和其他有關影像學檢查。
總體而言,每隔兩到三年就會有新技術應用於產品線的高端,取代原有高端產品的位置。原有的高端產品會讓位給換代產品。而原有高端產品的技術也會循著產品延伸的路徑轉移至中、低端市場的產品上。中、低端產品的一些改進(如一些新功能或成本降低的成果等)也可以向上延伸到高埠產品。
根據對CT機行業投資分析了解到,近年來,西門子、東芝和通用電氣把各自的發展方向分別傾注於不同的領域:西門子更關注採集圖像的速度(時間解析度),這是決定心臟掃描圖像質量的關鍵;東芝則全力投入掃描覆蓋範圍的擴展,力求達到每次採集覆蓋更大的範圍;通用電氣更多地強調提高圖像的空間解析度,以便明確診斷更微小的病變。
現在,國內醫院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造成了購買設備的攀比意識,各地方政府制定CT檢查的收費標準也會導向醫院購置設備的標準。有的醫院向上級申請到一次資金不容易,所以在資金允許的範圍內,儘量購買最高檔的設備。眾多原因造成一部分醫院購置的設備超出了醫院的實際需要,致使有些先進的設備沒有充分發揮其性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這些資源配置不夠合理的現象,隨著國家的體制改革和人們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會有所改善。以上便是CT機行業投資分析了,可以看出,CT機行業前景雖然還不錯,但目前市場上的CT機品牌已經被大眾所熟知的品牌占有了,想要投資還得好好考慮。需要了解更多關於CT機的報告請關注2017-2022年中國醫用CT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更多CT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CT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