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瓷磚粘合劑行業布局是什麼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以下是由中國報告大廳小編整理的2015年我國瓷磚粘合劑行業布局分析:
瓶頸一:價格過高消費者不理解
談到陶瓷粘結劑的市場發展瓶頸時,澳洲能高(中國)集團招商部經理鍾蘭蘭認為,目前最大的瓶頸還是價格問題,造成這種原因主要是消費者對陶瓷粘結劑的認識不夠深入,「很多人認為只要能把瓷磚粘貼上牆就可以了,至於粘貼多久,會不會掉磚等問題施工單位不會去考慮,用戶也不懂」。因為一般施工單位只看材料每噸多少錢,沒有考慮到綜合單價,家庭裝修的消費者也一樣,這是消費習慣問題,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同時,陶瓷生產企業在提高瓷磚的品質時,認識到需要有專門的瓷磚粘結劑來配套,但是相對於昂貴的瓷磚,由於採用傳統的水泥沙子價格非常低,採用瓷磚粘結劑相對材料單價高,因此他們在實際的操作中也常常偏向於前者。
瓶頸二:無序競爭導致市場混亂
無序的價格競爭造成陶瓷粘結劑行業市場狀況混亂。國內生產瓷磚粘結劑的大小工廠有8000多家,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可觀,但是真正有規模的規範性企業屈指可數,大部分企業都是小區域經營,各自為戰,生產工藝和設備很落後,因此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只能依靠廉價銷售。
國內瓷磚粘結劑的市場單價也是比較混亂的,普通的干混砂漿,各地區小工廠可以拿低劣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每噸價格可能就相當於水泥沙子混合加工之後的價格,但是實際產品要是合格的產品,其成本最少都要每噸1000元以上,而這些低質量的產品銷售價每噸才500元。另一方面則是國外大品牌,價格居高不下,每噸可以達到2000~3000元,特種粘結劑價格就更高。
瓶頸三:運輸成本高品牌區域限制強
與瓷磚一樣,陶瓷粘結劑的運輸費用占整個成本比例非常高。運輸成本確實是個大問題,鍾蘭蘭表示,因為運費是透明的,如果每噸加上運費200元以內,可能還具有市場競爭力,但是運輸費用達到500元以上基本就沒有競爭力了。比如說,工廠在上海,到武漢需要運費400元左右。陶瓷粘結劑基本都是公路運輸,因此運輸成本常常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廠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成了區域性品牌,所以國內品牌區域性限制很強,因為它的銷售價格本來就不高,拉到外地與當地的企業競爭根本就沒有競爭力。
為此,一些大型陶瓷粘結劑企業都採用區域布局的形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各大區域分別建立生產基地,保證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一致,價格一致,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運輸成本問題。另外是尋求加盟商和有意向合作的陶瓷經銷商。更多相關瓷磚粘合劑布局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瓷磚粘合劑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更多瓷磚粘合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瓷磚粘合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