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產值達到5216億元,較2015年同比增長22.8%,雖然與「十二五」期間30%的年均增長率有所下降,但增長率較2015年的21%有小幅提升。以下對燈具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LED 照明技術的迅速發展,LED 照明產品的穩定性、使用壽命、智能化、顯指、光效等性能指標逐步保持穩定,達到客戶接受狀態,產品市場應用持續提高。2009 年至2015 年全球LED 照明滲透率(LED 照明產品銷售數量/照明產品總銷售數量)由1.5%上升至27.2%,預計2016 年將達到31.3%。2016 年全球LED 照明市場規模達到346 億美元,同比增長15.8%。
2016年,國家科技部推出名為「十城萬盞」的半導體照明應用示範城市方案,計劃第一階段在21個發達城市推廣LED燈,第二階段在50個城市安裝200萬盞LED日光管,實現年省電10億度的目標。我國LED燈具應用市場已經開始形成,預計隨著國內LED燈具產品補貼等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實施,國內LED燈具應用市場將在近兩年出現快速增長。隨著半導體照明產品性能的持續晉升和製造成本的不休降低,同時也隨著相關應用環境,如標準、產品認證和檢測、 工程應用設計和示範、相關政策等產業環境的完善,LED燈具應用將在2011-2016年間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回顧2016年的LED燈具發展路線,在這一年裡,四輪的漲價潮說明這個行業的價格已經觸碰到了底線,價格戰接近尾聲,行業整合也將進一步加劇;產業不斷集中,呈現出大者恆大的趨勢,個性化、差異化發展成為新的出路;未來將有更多資本運作來實現企業增長;而隨著國內產品價格回歸理性,國內人工成本持續上漲,開闢海外市場,特別是中東地區的國家作為新興市場也成為新的選擇;汽車照明、植物照明、智能照明等等高新領域如今已經成為新的趨勢,萬眾期待但也需要謹慎選擇。這些趨勢在2017年只會更加明顯,2017年,LED燈具挑戰與機遇並存。
在「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計劃的推動下,我國LED產業迅速發展。從目前全球 LED市場來看,我國作為全球電子產業製造基地,已成為全球 LED產業發展最快的區域,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LED晶片、LED封裝以及LED應用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2014 年-2016年,我國LED產業規模由 3507 億元增長至 5216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21.96%。其中,2016 年,LED外延晶片市場規模約182億元,同比增長20.5%;LED封裝市場規模748億元,同比增長21.6%;LED 應用市場規模4286億元,同比增長 23.2%。
經過最近十年的發展,我國照明產業得到進一步整合,目前已形成廣東、浙江、江蘇、福建、上海五大主要產區,五省市的企業數量達到業內企業總數的90%以上,且產品類型也各具特色,其中:廣東主要以室內照明燈具為主,裝飾類燈具主要集中在中山古鎮和東莞。 廣東其它地區如佛山、 惠州等以光源、 燈盤、支架、筒(射)燈具為主,在國內市場中份額占有較大比例。浙江、江蘇、上海、福建等地主要以室外燈具和光源為主。
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加大對節能照明工程的推廣。2008 年 12 月,國家發改委推出了《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行動計劃》,提出了中國淘汰白熾燈、推廣節能燈的路線圖和專項規劃,加快推進中國白熾燈生產企業轉型,推廣普及節能燈。隨著技術的進步,LED 為代表的節能照明產品得到廣泛使用。
在全球大力推動節能減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下,「十一五」期間,中國提出了單位GDP 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的約束性目標。隨著國外紛紛出台淘汰白熾燈路線圖,我國也逐步加快了淘汰低效照明產品的步伐。2011 年10 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並將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設為過渡期,到2016年將全面禁止各種瓦數的白熾燈市面銷售。
在全球大力推動節能減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下,「十一五」期間,中國提出了單位GDP 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的約束性目標。隨著國外紛紛出台淘汰白熾燈路線圖,我國也逐步加快了淘汰低效照明產品的步伐。2011 年10 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並將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設為過渡期,到2016年將全面禁止各種瓦數的白熾燈市面銷售。
總的來說,中國照明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照明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的照明產品在全球的市場市場占有率已超過50%,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是再做大,而是要做強,這樣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同時,創造出中國企業的品牌,這是我們未來努力的目標。以上對燈具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更多燈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燈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