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電線電纜行業分析報告 >> 2015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5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5-02-09 15:04:0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電線電纜作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配套產業之一,占據著中國電工行業1/4的產值。它產品種類眾多,應用範圍十分廣泛,涉及到電力、建築、通信、製造等行業,與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都密切相關。電線電纜還被稱為國民經濟的「動脈」與「神經」,是輸送電能、傳遞信息和製造各種電機、儀器、儀表,實現電磁能量轉換所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器材,是未來電氣化、信息化社會中必要的基礎產品。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前景如何?一起來關注一下。

  電線電纜行業是機械工業中僅次於汽車行業的第二大產業。產品品種滿足率和國內市場占有率均超過90%。在世界範圍內,中國電線電纜總產值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電線電纜生產國。伴隨著中國電線電纜行業高速發展,新增企業數量不斷上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據統計,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現有規模以上企業4653家,年主營業務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85家,資產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36家。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電線電纜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歐元,而在全球電線電纜行業範圍內,亞洲的市場規模占37%,歐洲市場接近30%,美洲市場占24%,其他市場占9%。更多詳情內容可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線、電纜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迅猛,電子商務也蓬勃興起,這給我國傳統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在服裝、廣告等傳統行業紛紛踏上電商之路的同時,電線電纜行業也不甘落後,紛紛轉型,探索出了一條電線電纜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新道路。不僅能夠為企業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而且能夠優化電線電纜行業的資源配置,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轉型升級讓質量成為競爭主角

  轉型升級,是提升質量競爭力的關鍵措施。由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得出,在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的時候,各行業的發展必然要通過兼併、收購、升級、轉型等,促使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我國的線纜行業也不例外。近些年,專家們也一直強調電線電纜行業轉型升級。他們所強調的轉型升級是在市場需求引導下的整合和升級。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專職副主任戴京生表示,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從而提升質量競爭力,更多地實現高端產品製造。在當前及不久的將來,質量提升、轉型升級都會是電線電纜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也是電纜生產企業唯一的生路。

  一方面應當樹立品牌,走出國門。電纜生產企業既要加快替代進口產品的開發,占領國內的高端市場,又要加快高端產品的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除企業在轉型升級,提高自身產品質量競爭力外,政府部門也有一番作為。比如作為國內電線電纜生產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無為縣,是全國唯一以特種電纜為主導產品的產業基地,始終在「特」字上下功夫,不斷拓寬新興產業所需要的特種產品,走產品差異化發展道路,讓產業結構向做專做精做深做高轉型。

  無為縣電線電纜企業以質量作為保證,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用行動踐行著「實現整個產業發展

  兼併重組,是整合質量驅動力的根本途徑。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集中度偏低,全國範圍內的大型行業企業僅有19家。而他們的產品又僅占全國11.7%的市場份額。但目前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兼併重組勢在必行。這意味著:電線電纜企業迫切需要由從價值鏈低端轉向價值鏈中高端;由資源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成本競爭轉向質量技術品牌服務競爭;行業內企業戰略併購優勢互補。

  那麼,未來我國電線電纜產業發展趨勢如何?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吳長順認為,以上市公司、大型集團為龍頭的電纜製造企業兼併整合相關電線電纜企業,提高規模集中度,逐步淘汰缺乏資金、缺乏人才和缺乏市場的企業。

更多電線電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線電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