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進入數碼時代,機械放映機和電影膠片時代成為歷史,回往過去電影膠片行業有哪些發展歷程呢?具體的,請詳見下文2016電影膠片行業發展歷程盤點分析:
用硝酸纖維酯製造
電影問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纖維酯製造的,其成分與火藥棉近似,極易燃燒。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後便逐漸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幾經改進,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較好。50年代以後,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產。
感光乳劑的主要成分
為懸浮於明膠中的鹵化銀。因明膠不但可使鹵化銀懸浮、不沉澱,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質,能增加乳劑對光的敏感性,使膠片有較高的感光度以滿足拍攝電影的要求。鹵化銀本身只對400~500毫微米波長的藍紫光線敏感,拍攝出的影像與人眼所見各種顏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稱為色盲片。1873年德國人H.W.沃格爾發現染料可以擴展鹵化銀的感光範圍,於是生產出了既能感藍紫光也能感綠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後,各類菁染料相繼出現,使膠片的感光範圍愈來愈向長波方向發展,研製出了對可見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
紅外片也隨之誕生
此外,隨著感光範圍向紅外區的發展,紅外片也隨之誕生。紅外片主要用於航空攝影和特技、特殊攝影。拍攝電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為全色片,用於印製黑白電影拷貝的一般均為色盲片。 儘管用全色片攝影時能使各種顏色的層次分明,給藝術創作帶來很多便利,但黑白電影表現出來的影調,只能是深淺不同的灰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表現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於是,許多物理學家、化學家以及攝影科技工作者,紛紛對彩色攝影方法進行研究。
按照色彩分類,可分為黑白膠片和彩色膠片。
更多電影膠片行業,最新相關市場行情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電影膠片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更多電影膠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影膠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