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膠片憑藉著便利性、易用性和低成本的特性,數字圖像生產技術等特點,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後來慢慢的發展成為收藏的興趣愛好,步入了收藏領域,具體詳情,請見下文。
隨著電視的普及,從上世紀80年代起,大批老電影逐步退出放映市場,部分電影膠片進入了收藏市場。尤其是近兩年來,電影膠片的價格也開始上升,其中具有特殊意義的經典影片膠片價格已達到數千元乃至上萬元,由於電影膠片保存不易,況且還需要放映機相配套,故目前收藏的人還不太多,但其未來的投資前景卻絕對不容忽視。
在各種電影膠片中,價值最高的當數新聞紀錄片,由於紀錄片記錄了當時真實的情景,有聲有色,圖文並茂,比故事片更具有史料價值。例如新聞紀錄片《革命青年的榜樣—金訓華》,不僅表現了金訓華為保衛集體財產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且還反映了當年知識青年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運動。這類紀錄片的膠片都是35毫米膠片,現市場價格一般在3000~5000元左右。「文革」期間拍攝的《毛澤東八次接見紅衛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等新聞影片,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現價格比較高,一般這些膠片每部均在萬元左右。這些紀錄片在當時都是熱門影片,放映次數多,使用頻率高,膠片損耗大,現在留存下來的大多數品相不佳,若有品相好的電影膠片,要價還要更高些。相對來說,故事片膠片存世量還較多些,售價要低一些,像《青春之歌》、《柳堡的故事》、《偵察兵》等膠片每部約為500~800元左右;而《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海港》等樣板戲影片,雖然數量還相對較大,但屬於「文革」時期的產物,現市場價也不低。如《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的35毫米膠片每部都在1200~1500元;16毫米膠片在1000元左右;8.75毫米膠片在800元左右。
除此之外,還有電影畫報、電影明信片、電影劇照、電影道具(主要指經典影片主要演員穿過的服裝和使用過的東西)等物品都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值得人們去珍藏。
更多電影膠片行業,最新相關市場行情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電影膠片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更多電影膠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影膠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