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電腦散熱器嗎?電腦散熱器選購技巧是什麼?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以下是由中國報告大廳小編為你整理的電腦散熱器選購技巧分析:
恐怖的發熱量是PC電腦的致命殺手,雖然科學家們在不斷的降低著各種硬體的功耗,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台電腦能夠脫離散熱器的束縛。雖然,有很多優秀的散熱器,可以很好的解決電腦發熱問題,但剛接觸電腦,又或者是對電腦接觸不深的朋友,解決散熱問題確實不是輕鬆的事,這其中的重點又主要以CPU散熱最令人頭痛。做為電腦的重要配件產品,CPU產生的熱量是相當可怕的,雖然有很多低功耗的產品,但無一不是在放棄一些性能的基本上產生的,這種捨棄性能的做法並沒有得到用戶的認同,大部分用戶在選擇處理器時,還將以性能為重。
Intel奔騰D系列雙核處理器已經全面普及,奔騰4更是步入了低端,這些產品雖然性能比較強勁,便動輒上百瓦的功耗,發熱量仍然不可小視。雖然,AMD的產品發熱量控制比較出色,但也有著65W的功耗,由於AMD處理器有著不錯的超頻性能,購買的用戶基本上都會進行超頻,超頻之後的功耗會大大提高,而發熱量也隨之在幅度的提高。
一般來說,大家在新購一台機器的時候,散熱器都已經配套了:盒裝處理器有散熱風扇附送(除非你另買),顯卡自帶風扇,一些發熱較多的主板在北橋晶片加上散熱片以及風扇等等。如果你不對系統進行超頻,相信這些散熱器也足以滿足電腦的散熱需求,你也便不會考慮散熱器的購買問題。一旦散熱器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們該從哪些方面來入手選購一款不錯的產品呢?
按需選購 切誤盲目攀高
散熱器之間的價格差異很大,最便宜的僅僅十幾元,最貴的可能達到數百元,考慮到直接影響著CPU壽命的問題,這裡多花一點錢也是值得的,但是,並不是價格越貴就一定越好。在普通用戶的消費觀念看來,一等價錢一等貨,散熱器的價格越高,它的質量和性能也應該比其他類型的產品要好,其實並不如此。
一般,散熱器可拆分為兩部分:散熱片和散熱風扇。按材質來分散熱片主要為鋁製和銅製兩種,由於鋁的成本比較低,所以產品售價也相對要低,選購的人自然也比較多。而銅製的散熱片,雖然價格相對較高,但是由於其導熱性能佳,結合小功率的散熱風扇便可實現較好的散熱效果。當然,價格昂貴也並非每個用戶所能接受的。而鋁製的散熱片,由於導熱性能不如銅,使用同樣的處理器要達到同樣的散熱效果,其配合的散熱風扇就必需增大功率,如此一來噪音也必定有所增大。因此,在權衡散熱效果和噪音大小利害關係之下,一些商家採用了折中的辦法—在鋁散熱器與處理器接觸部分塞銅,既可加快處理器熱量的散發,又能使得產品成本降低。因此,這種產品受到用戶關注的程度最高。
價格昂貴的散熱器,除了採用了較好的材質以外,其昂貴的價值可能會體現在散熱器的品牌知名度高以及需求量大或者是擁有其他輔助功能等方面上,如果高價是由這些原因引起的,那麼購買回來的產品不見得所有功能都適用於所有消費者的電腦。
另外散熱效果的好壞,不僅僅只與散熱器有關,還與散熱器是否能與CPU協調配合有關。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的話,如果高價散熱器不能與自己電腦中的CPU有效進行配合,不但不會達到理想的散熱效果,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損壞CPU。所以大家在購買前應該詳細了解與多加比較,市場上仍有許多「便宜又好使」的散熱器。一般而言,如果你使用的是主流的雙核奔騰4/D或AMD單/雙核速龍處理器,那麼強烈建議你購買一款採用鋁塞銅的產品;當然如果你還準備對處理器超頻,那麼一款純銅的散熱器則是你最好的搭配。如果你的處理器是一賽揚D或是閃龍,且並沒有超頻的打算,一款鋁製的散熱器便能很好的滿足你的需求,且價格比較便宜。
散熱片並非越大越好
由於CPU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是通過傳導到散熱片,再經風扇帶來的冷空氣吹拂而把散熱片的熱量帶走的,而風扇所能傳導的熱量多少與散熱片的面積大小有關,一般來說,散熱片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越大,風扇的散熱效果就越好。這便在廣大消費者的腦子產生了「個頭大的散熱器,散熱效果一定會更好」這種錯誤的觀點。其實對於散熱效能有影響的是散熱器的表面積,而不是純粹的體積。在機箱內有足夠的剩餘空間的情況下,大個頭的散熱片的確有著很強的優勢,但如果計算機的機箱本來散熱空間就不大,在沒有足夠剩餘空間的話,面積很大的散熱片就很難安裝到機箱中,即使勉強能安裝到機箱中,太大的接觸面積也會阻擋散熱片周圍的熱空氣很快散去,從而導致機箱內部的整體溫度過高,以致於影響整個電腦的運行性能。
此外,選購一款散熱器的時候,散熱鰭片方面的問題也需細斟酌。一般來說,鰭片求多求大,但不求密,但有些人會更喜歡那些銅製的、鰭片很薄很密的散熱片,因為這類散熱片散熱能力確實很好,對風扇要求低。不過由於這類散熱片鰭片間距極小,很容易被積塵淤滿,反倒影響了散熱效果,故此除非用戶的電腦使用環境極少灰塵,否則其產生的後果未必如你所願了。另一方面,鰭片密的散熱器,清洗起來也比較麻煩。
更多電腦散熱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腦散熱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