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電子信息製造業通常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效率生產為特徵,是現代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電子信息製造業受到政策的支持和鼓勵,國內市場發展迅速投融資市場活躍。以下是2024年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現狀分析。
2023年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數量約為41200家,較上年增長約17.26%。從2013年到2023年,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連續11年保持工業第一大行業地位。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在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5.1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411億元。根據《2023-2028年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到2024年,電子信息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將突破24萬億元。
2023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主要產品中,手機產量15.7億台,同比增長6.9%,其中智慧型手機產量11.4億台,同比增長1.9%;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3.31億台,同比下降17.4%;集成電路產量3514億塊,同比增長6.9%;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5.1萬億元,營業成本13.1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411億元,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東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02827億元。
據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現狀分析不完全統計,2023年,我國電子領域投融資事件數量達962起、涉及金融超2200億元。從從投融資領域看,2023年投融資事件主要集中在半導體領域,半導體材料投融資事件130起,終端設備(電子設備、智能終端)領域投融資事件244起,傳感、視聽領域投融資事件合集129起。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電子信息製造業的發展。例如,《電子信息製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目標和措施,旨在保持電子信息製造業的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電子信息製造業面臨一定的挑戰和機遇。然而,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推動下,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技術密集性和創新性這個行業對技術的依賴非常高,產品不斷進行創新和技術升級。例如,半導體製造、電子設備和電子元件等領域,技術更新疊代非常快。全球化和供應鏈管理電子信息製造業是全球化程度極高的行業,產品和零部件的製造分布在世界各地,需要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和全球採購策略。
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現狀分析顯示產品生命周期短由於技術發展迅速,產品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必須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並及時調整生產線。高度的自動化和精細化生產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電子信息製造業普遍採用高度自動化的生產設備和精細化的生產工藝。
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面對全球環境保護的壓力,這個行業在產品設計、生產過程和廢棄物處理方面越來越重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依賴於全球市場和消費需求電子信息產品大多是消費品或生產設備的組成部分,市場需求波動較大,受全球經濟和消費者偏好影響較大。
這些特點使得電子信息製造業成為當今經濟中一個非常關鍵和動態的部門,對全球科技發展和經濟增長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電子信息製造業是一個涵蓋廣泛、技術密集的領域,它主要涉及電子設備、通信設備等領域。消費電子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下,電子信息製造業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以下是2024年電子信息製造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據《2023-2028年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2023年我國電子產業供應鏈市場規模約為37.72萬億元,顯示出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強勁的發展動力。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加。2023年,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數量約為41200家,較上年增長約17.26%。2023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5.1萬億元,同比下降1.5%;營業成本13.1萬億元,同比下降1.4%;實現利潤總額6411億元,同比下降8.6%;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2%。
電子信息製造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指出電子信息製造業的主要產品產量穩步增長。手機產量達到15.7億台,其中智慧型手機產量11.4億台;集成電路產量3514億塊,均實現了同比增長。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電子信息製造業的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增長點不斷湧現,如5G手機、超高清視頻、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地域上已經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個代表性的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地。這些地區憑藉自身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在電子信息製造業中占據重要地位。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進一步促進了電子信息製造業的協同發展。通過產業集群的方式,企業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水平。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產品需求增加。智慧型手機、智能家居設備、智能醫療設備等市場空間廣闊。5G技術的商業化推廣將推動更多設備和服務的互聯互通,帶動相關設備(如基站、網絡設備)和終端產品(如智慧型手機)的需求。電動汽車的興起促進了電池技術和電子控制系統的進步,同時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推動了逆變器和能源管理系統等產品的需求。
電子信息製造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顯示製造業智能化和自動化趨勢使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隨著消費者對電子產品功能和性能的不斷追求,如高清顯示技術、虛擬現實設備等,消費電子市場仍有潛力。電子信息製造業在節能、環保和資源回收方面的技術創新和法規要求,推動了環保型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如人工智慧、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將開拓新的市場領域,為電子信息製造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總體來說,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將繼續推動其健康發展。
近日,工信部發布2016年1-11月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前11個月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生產總體平穩,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具體情況如下:
一、總體情況
1-11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3.6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4%。其中11月份增速為8.9%,比10月份減緩0.4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0.9%(去年同期為增長0.4%),其中11月份增長0.9%(10月份為下降1.7%),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
通信設備行業生產仍保持兩位數增長。1-11月,生產手機20億部,同比增長19.9%,其中智慧型手機14億部,增長12.7%,占全部手機產量比重為70.4%。生產移動通信基站設備31898萬信道,同比增長15.6%。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0%,其中11月份增長0.9%。
計算機行業生產繼續下降。1-11月,生產微型計算機設備26204萬台,下降10%,其中筆記本電腦14931萬台,下降7.5%;平板電腦7659萬台,下降3.6%。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5.50%,其中11月份下降1.6%。
家用視聽行業生產增速放緩。1-11月,生產彩色電視機15677萬台,同比增長8.2%,其中液晶電視機15147萬台,增長8.2%;智能電視9517萬台,增長17.1%,占彩電產量比重為60.7%。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0%,其中11月份增長10.4%。
電子元件行業生產平穩增長。1-11月,生產電子元件33715億隻,同比增長7.8%。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2%,其中11月份增長1.4%。
電子器件行業重點產品產量高位增長。1-11月,生產集成電路1191億塊,同比增長20.9%;半導體分立器件5797億隻,增長10.6%。光伏電池6838萬千瓦,同比增長16.6%。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6%,其中11月份增長0.9%。
二、效益情況
行業效益狀況良好,虧損面繼續收窄。1-11月,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4%;實現利潤增長17.7%。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71%,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18.9%,同比收窄2.2個百分點。11月末,全行業應收帳款同比增長17.7%,高於1-11月主營業務收入增幅10.3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2.1%。
三、進出口情況
外貿進出口降幅擴大。據海關統計,1-11月,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10982億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出口6479億美元,下降7.6%,降幅同比擴大6.5個百分點;進口4503億美元,下降4.9%,降幅同比擴大3.4個百分點。11月份,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5.1%,其中出口下降5.2%,降幅比10月收窄3個百分點;進口下降4.9%,降幅比10月擴大3.3個百分點。
計算機行業出口降幅連續收窄,電子器件行業進口降幅擴大。出口方面,各分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1-11月,通信設備行業出口1812億美元,同比下降5.8%,其中11月份下降1.6%,降幅比10月份收窄6.5個百分點;計算機行業出口1577億美元,下降10.1%,其中11月份下降1.3%,降幅分別比9月份、10月份收窄10.6、5.6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手機出口1021億美元,下降7.9%;筆記本電腦出口521億美元,下降11.9%。進口方面,除電子儀器設備、電子材料和廣播電視設備行業呈正增長以外,其他行業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電子器件行業進口2561億美元,下降4.6%,11月份當月下降6.2%,降幅比10月份擴大4.6個百分點。集成電路進口2031億美元,下降1.3%。
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同比有所提升。1-11月,出口方面,一般貿易出口1855億美元,同比增長3.6%,所占比重為28.6%,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3812億美元,下降11.4%,所占比重為58.8%,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進口方面,一般貿易進口1333億美元,增長10.1%,所占比重為29.6%,同比提高4.0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口2096億美元,下降11.1%,所占比重為46.5%,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
內資企業出口同比下降,三資企業進出口繼續同比下降。1-11月,內資企業出口2091億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民營企業出口1567億美元,下降0.4%,占出口總額比重為24.2%,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三資企業出口4387億美元,下降9.9%,其中,外商獨資企業出口3294億美元,下降9.9%,占出口總額比重為50.8%,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中外合資企業出口1070億美元,下降9.9%。進口方面,內資企業進口1494億美元,增長4.9%。其中,民營企業進口1207億美元,增長4.9%,占進口總額比重為26.8%,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三資企業進口3010億美元,下降9.1%,其中,外商獨資企業進口2251億美元,下降8.8%,占進口總額比重為50.0%,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中外合資企業進口754億美元,下降10.2%。
四、重點聯繫企業情況經濟運行整體情況良好
1-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監測的重點聯繫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快於全行業增速0.8個百分點,其中,收入增速超過30%的企業占比達到18.5%。實現利潤增長47.7%,快於全行業增速30個百分點,其中,利潤增速超過50%的企業占比達到22.8%。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8.2%,與收入增速持平;財務費用下降9.7%。11月末,重點聯繫企業應收帳款增長29.4%,產成品存貨增長6.5%。重點聯繫企業中,訂單增長的企業數比訂單下降的約多六成。
台式機、筆記本電腦產銷同比下降,智能電視產銷及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速。1-11月,部監測的重點聯繫企業手機生產同比增長3.2%,銷售量增長2.5%,出口量下降6.5%,其中,智慧型手機產、銷和出口分別下降7.3%、7.8%和7.4%。移動通信基站生產同比增長21.1%,銷售增長28.0%,出口增長3.4%。台式微型計算機生產同比下降11.0%,銷售下降10.7%。筆記本計算機生產下降18.9%,銷售下降19.7%,出口下降31.9%。平板計算機生產增長4.8%,銷售增長3.8%,出口下降3.6%。彩色電視機生產同比下降2.8%,銷售下降8.0%,出口下降32.8%,其中,智能電視產、銷和出口分別增長13.4%、9.8%和10.7%。
元器件產品產銷較快增長。1-11月,部監測的重點聯繫企業電子元件生產同比增長21.5%,銷售增長19.5%,出口下降7.3%。集成電路生產增長18.2%,銷售增長16.9%,出口增長14.6%;半導體分立器件生產增長8.7%,銷售增長8.9%,出口下降0.2%。液晶面板生產同比增長15.4%,銷售增長19.7%,出口增長14.6%。
據2016-2021年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電子信息製造業是研製和生產電子設備及各種電子元件、器件的工業,是軍民結合型工業,由廣播電視設備、通信設備、雷達設備、電子計算機、電子元器件和其他電子專用設備等生產行業組成。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電子信息製造業的龍頭企業基本是集中在美國、韓國、中國等國家,其中美國比較專業的是晶片,中國比較專業的是家電、韓國比較專業的是消費電子,以下是2022年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競爭分析。
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競爭分析指出,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相關企業掌握著大量信息領域高端產品關鍵核心技術,基本占據了高端信息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技術服務等價值鏈高端,掌控全球信息產業的制高點。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正進入技術創新密集期,電子信息製造業應用領域呈現多方向、寬前沿、集群式等發展趨勢。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競爭分析指出,人工智慧、5G時代的萬物互聯等高端技術或將帶來一片新藍海,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預計10年後全球人工智慧應用、5G電子信息相關商品和服務都將達到數十萬億美元。
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41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增速較上年提高6.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1.5%。營業成本121544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較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8283億元,比上年增長38.9%,兩年平均增長27.6%,增速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高4.6個百分點,但較高技術製造業利潤低9.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9%,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但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低0.9個百分點。
以9個國家級信息產業基地、40個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為主體的區域產業集群。特別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三大區域,勞動力、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和利潤占全行業比重均已超過80%,產業集聚效應及基地優勢地位日益明顯,在全球產業布局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珠江三角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福州廈門電子帶,包括深圳、東莞、中山、惠州、福州、廈門等地,是消費類電子產品、電腦零配件以及部分電腦整機的主要生產、組裝基地,目前主要承擔製造職能。
長江三角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包括南京、無錫、蘇州、上海、杭州、寧波等地,主要是筆記本電腦、半導體、消費電子、手機及零部件的生產、組裝基地。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競爭分析指出,目前除主要承擔製造職能外還承擔部分的研發職能,其中上海還是國內外知名IT公司總部的匯集地。
隨著家用電器、智能終端、消費電子等為代表的電子產品的爆發式發展,助推電子信息製造業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加之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演進,硬體、軟體、服務等核心技術體系加速重構,電子信息製造業正迎來新一輪變革。
通過上述分析來看,電子信息製造業的主要業務將是晶片、家電、軟體等三個行業,其它行業的發展進度還是趕不上的。
以上就是2022年電子信息製造業行業競爭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