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安全座椅是一種專為不同年齡(或體重)兒童設計、安裝在汽車內、能有效提高兒童乘車安全性的座椅。從9月1日起,國家將對兒童安全座椅產品實施強制性3C認證,未獲得3C認證證書和未標註3C認證標誌的將不得出廠、銷售、進口。這是繼上海、山東、深圳將兒童強制使用安全座椅寫進地方性條例及法規後的一項國家強制性法規的出台。
然而,兒童安全座椅的質量安全風險依然不容忽視。2015年第二季度,深圳檢驗檢疫局工業品檢測中心共受理進出口汽車兒童安全座椅檢測9批,結果顯示均為不合格。不僅如此,記者近來調查發現,一些兒童安全座椅品牌明明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製造」,卻故意披上「洋裝」混淆市場。
國產品牌愛穿「洋衣」
記者前不久走進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孕嬰童展安全座椅展廳,如果不說,很難判斷這是在中國舉辦的展覽:放眼望過去很少有中文,從品牌名稱、身世等來看,大都「洋」氣十足。
在展出的數十個安全座椅品牌中,除了Kiddy、Britax等國外知名品牌外,「義大利奢華」,「源於英國」,「德國工藝」,「義大利品質」等等,記者看到有不少品牌都在宣稱自己有英國、法國、義大利等「血統」。
「我們老闆在英國註冊了品牌。」一家寧波兒童安全座椅生產商的渠道經理告訴記者,不過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加工,都是在國內完成的。「消費者更信任國外品牌,而且洋品牌的售價也會更高。」
這種「包裝」並非個案。例如一家名為西德樂寶的品牌在其官方旗艦店上宣稱是「源自歐洲的至臻品質,是世界兒童用品行業的重要成員之一,擁有歐洲多年傳統的品牌特質,現將汽車兒童安全座椅概念從歐洲引入中國」,但記者追問後則改口說,「是德國工藝,中國製造」,並非「歐洲品牌」。
另一家Bolinky品牌的客服,一開始自稱是「義大利品牌」,其官網上也多處掛出義大利國旗的三種顏色,但在記者一再追問後改口稱,「是義大利團隊設計,在寧波生產,在義大利也沒有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和奶粉等母嬰用品一樣,安全座椅的消費群體,對洋品牌的信任度更高,這也催生了大量的「套牌」。「也就是在國外註冊一個公司,取個洋名字,再將自己的品牌套進去,這樣能售出更高的價格。」一家兒童安全座椅生產企業負責人說。
「包裝」為賣高價
2012年國家關於《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發布與實施,加強了關於對兒童出行安全的法律保護。曾有機構預估,兒童安全座椅國內外總銷量約為1000萬個。如果中國一旦立法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每年這一市場需求量將增至1200至1500萬個。
「為了孩子」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家庭購買汽車的主要原因,隨著年輕一輩的父母對兒童乘車安全的意識逐漸提高,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的市場前景也變得非常樂觀。好孩子集團執行長宋鄭表示:「隨著人們對兒童安全乘車的安全意識提高,兒童安全座椅的市場可能會爆發式增長,預計未來中國的市場汽車安全座的容量有望超過2500萬個/年。」
據了解,目前全國兒童安全座椅的生產企業約有300家,價格從一兩百元至四五千元甚至上萬元不等。而上述渠道經理告訴記者,國產安全座椅的市場價在1000元左右,但國外品牌的價格往往高達兩千元以上,在成本沒有顯著差距的情況下,包裝為「國外品牌」的利潤差別很大。
在展會上記者也發現,某款國產安全座椅的拿貨價格為200到400元,市場售價在1200元左右;而另一款進口產品拿貨價為1000元左右,市場售價高達2500元, 業務經理表示,如果在實體店裡銷售,甚至可以標到3000元以上。
有業內專家認為,雖然這種繞道國外、註冊品牌和公司的方式並沒有違規,但如果在宣傳上故意混淆則涉嫌欺詐。
「我們是佛山的一家企業,也一直在佛山生產。以前是幫別人代工,後來申請了自己的品牌。但隨後一家企業形象策劃公司和我們說,這樣價格賣不上去,企業形象也很難高大上。」一家玩具和安全座椅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說,後來公司就在英國用同樣的名字和品牌註冊了一家企業,還派駐了幾個人在英國。
記者通過佛山市工商部門查詢發現,這家企業成立於2009年;而英國工商局網站信息顯示,其英國企業成立於2014年9月12日。然而,在其宣傳冊上卻大方宣傳,公司「源於英國」,「英國XXX嬰兒玩具有限公司」是授權商,本來的佛山公司成了「生產商」。「其實英國雖然只有兩三個人,但運營成本還是挺高的,我們後面也打算撤回了。」上述負責人說。
一位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不僅是品牌要披上「洋」皮,有時候即使是真的國外品牌,也有可能存在產地造假。例如,有些國際大牌一部分產品是國產、另一部分是進口的,但在店裡賣的時候就可能冒充,將不是進口的產品也偽裝成「原裝進口」,卻提供不出進口的報關單。
還需加強市場抽檢力度
從9月1日開始,國家對汽車兒童安全座椅進行強制的3C認證,這也意味著,擁有數百個品牌的市場將面臨洗牌。但業內人士表示,3C認證只是一個入門門檻,對於兒童安全座椅品牌宣傳上的混亂,還需加強監管和抽檢力度。
「目前網絡銷售渠道是比較難於監管的領域,也還需要監管部門思考設計有效的方法,去加強網上銷售產品的質量監管。」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被動安全檢測試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於峰說。
業內人士認為,強制認證實施後,政府需要加強市場抽檢的力度。「認證的問題在於,你怎麼才能判定企業最終生產的產品,和送去檢測認證的產品執行了同樣的標準,有沒有偷工減料?」一家國際安全座椅廠商相關負責人說,如果為了通過認證,會採取好的材料去做送檢產品,或者把知名企業的樣品買回去重新拼裝,就可能出現漏洞。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兒童安全座椅時,不能光憑價格來判斷座椅的質量,也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圖「洋氣」,而且3C認證碼可以在官網上查詢生產企業等具體信息。同時,還可引導國內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多做試驗,幫助消費者進行判斷。例如歐洲業內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ADAC,就不會公布安全座椅廠商送檢的成績,自己抽檢的樣品成績才是可以公布的,按照分值進行打分。「相當於門檻之外,又有一個第三方的考評體系。」
此外,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講師陳君毅認為,我國現在使用的3C認證是參照歐洲ECE R-44的標準制定的,而目前歐洲正在逐漸用ECE R-129標準替代上述標準,其在後向式安全座椅的使用年限、側面碰撞等指標上更為嚴格。「我國的標準現在經歷了從無到有,未來還應經歷從有到嚴。」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2015-2020年中國兒童安全座椅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購買汽車兒童安全坐椅成為許多「有車一族」家庭的選擇。然而,一些不合格的車用坐椅給兒童安全帶來了隱患。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近日發布《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安全要求:易用性、生產一致性與化學安全》團體標準(T/CTJPA004-2016)對汽車兒童安全坐椅提出新要求,標準將於2016年9月1日實施。
「我國於2012年在汽車兒童坐椅方面實施了有關國家標準,是產品進入市場的基本質量要求。我們在此基礎上,針對市場需求,在產品易用性、生產一致性與化學安全等三個方面提出嚴於國家標準的新要求。」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長梁梅說。
梁梅介紹,針對市場上銷售的汽車兒童安全坐椅調查發現,看不懂說明書很容易導致消費者錯誤選購、錯誤安裝或錯誤使用,給兒童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在產品標識易用性方面作出要求,讓兒童安全坐椅安裝更加簡明。在產品生產的一致性方面,團體標準針對檢驗、試驗的頻率和結果作了嚴格規定,更好避免「樣品合格,批量產品質量不過關」的情況。
此外,團體標準還借鑑了歐盟有關法規對化學品管控的要求,增加了對PH值、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鄰苯二甲酸酯、阻燃劑的限量的要求,更有效地保護兒童健康安全。
據安全座椅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了解,該標準由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組織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清華大學汽車碰撞試驗室、江蘇億科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和15家業內企業聯合制定。
汽車兒童安全座椅也稱兒童約束系統是一種專為不同年齡(或體重)兒童設計、安裝在汽車內、能有效提高兒童乘車安全性的座椅。歐洲法規ECE R44/03對兒童安全座椅的定義是:能夠固定到機動車輛上,由帶有卡扣的安全帶組件或柔韌性部件、調節機構、附件等組成的兒童安全防護系統。
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超過1.85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於道路交通事故,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低是造成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儘管目前部分城市已出台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地方性法規,但現實中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仍不足三成。
2015年9月1日,國家對兒童安全座椅產品實施強制性3C認證,未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將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自那之後,來我們店裡諮詢購買兒童安全座椅的人明顯多起來了,銷量大約增加了兩三成。 」合肥市黃山路附近一家兒童安全座椅專賣店的經理馮銳告訴記者,兩三年前,合肥兒童安全座椅市場剛開始興起時,很少有人知道安全座椅是什麼,也幾乎沒有人使用。
對於已經購買或有意購買兒童安全座椅的家長們來說,安全有保障的銷售渠道和讓人放心的產品顯得更為重要。 「十一」長假,合肥市民李女士帶著孩子自駕游,出發前,她特意到購買兒童安全座椅的專賣店裡,把安全座椅又調試了一次,以保障孩子安全。女兒出生沒多久,李女士就開始通過各種途徑挑選安全座椅,「從幾個月大的提籃式到現在4歲的綁定式座椅,現在只要出門,孩子一定會主動坐上去。 」
「想過『海淘』,想過代購,最後還是選擇了專賣店,感覺有保障、有售後,也放心。 」李女士表示,她查閱過相關資料,錯誤選購、錯誤安裝或錯誤使用安全座椅,反而可能導致孩子頭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受傷,「選擇關鍵時刻可以『救命』的安全座椅,既要考慮質量好不好,還要考慮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產品的售後服務能否跟上。 」
家長對兒童安全坐椅安全性的擔心並非多餘。 2013年以來,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6次組織對市場上銷售的汽車兒童安全座椅進行摸底調查,結果表明,一些產品存在頭部移位超標、部件斷裂、鎖止裝置失效、警示和說明缺失或有誤等問題。
距國家質檢總局對兒童安全座椅進行強制認證一年後,安全座椅的產品質量依然堪憂。質檢總局日前發布的2015年進口兒童用汽車安全座椅產品質量監管信息表明,進口兒童用汽車安全座椅仍存在「水土不服」現象,部分進口商對國內產品質量安全法規或標準缺乏了解,有五分之一產品出現標識標籤、說明書不符合標準等問題。
對此,中消協建議消費者儘量通過正規渠道,選購舒適透氣,進行過防火處理,沒有刺激性氣味,節能、環保、低碳的兒童安全座椅。
前不久,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等共同發布的《中國兒童道路交通安全藍皮書》指出,我國民眾對於兒童乘車時潛在的危險以及兒童安全座椅保護作用的認識不足,根本原因在於兒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早在兩年前,合肥市就在相關地方立法中對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情況作出了規定。根據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駕駛人攜帶兒童時應當使用與其年齡相適應的兒童安全座椅。 「修改增加了這一條,也是根據部分群眾代表提出的意見,出於保障兒童乘車安全的考慮。」合肥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但由於當時上位法並沒有處罰依據,出於立法工作的慎重性,只將這一條款作為倡導性的要求。
包括合肥在內,上海、深圳、南京和杭州等地也推出了地方層面的法律法規,要求保護未成年人的乘車安全。隨著今年9月1日起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實施了嚴於國標的機動車兒童座椅團體標準,建議國家層面出台此類強制法律的呼聲越來越高。
「目前為止,兒童乘車安全依然沒有被足夠地重視起來。兒童安全座椅的普及光靠自覺是不行的,必須要有法律約束。」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許多國家和地區出台了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法律法規,立法後兒童乘車傷害案例大幅下降。
實際上,從2014年起,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公安部、全國婦聯、國家質檢總局、中消協等部門,以多種方式推進國內強制使用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的立法工作。2016年8月至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執法檢查,同時徵集完善立法、改進執法的意見和建議。
兒童安全座椅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市場上銷售的兒童安全座椅,便宜的只要一兩百元,貴的要七八千元甚至上萬元。巨大的價格差異,以及對產品質量、安全性能等的未知,讓一些家長對採購和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心存疑慮。一位家長坦言,在強制推廣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之前,首先要強制執行質量標準,「質量標準定得再高,如果實際執行不到位,甚至讓假冒偽劣的兒童安全座椅充斥市場,那還不如把孩子抱在懷裡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