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為13517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則較2018年放緩5.1個百分點。下面進行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分析。
紡織服裝行業分析表示,紡織服裝產業鏈上游屬於製造業,簡單的商業模式為需求驅動產能 投資、產銷帶來盈利與現金、現金進一步投入來驅動增長的循環,因此核心關注指標包括產銷量、單價、毛利率、應收應付款帳期和資本開支等。
除此之外,考慮到行業整體雖增長緩慢但國際競爭力強,能夠在需求、投入、盈利上形成良性循環壁壘的企業,將持續獲得超越行業的增長機會。形成良性 循環的關鍵在於領先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附加值的產出。
在人力成本持續上漲的背景下,領先的成本控制能力來自高自動化水平和優化的生產流程體系;高附加值的產出來自產品的研發創新和高效可靠的服務模式。兩者結合將為企業獲得旺盛的需求、豐厚的盈利和積極的再投入提供可能,避免落入惡性價格競爭。
從紡織、服裝服飾製造業的財務數據分析,行業整體呈現收入增速放緩、盈利水平保持低位、資產負債率較高的特點。在近期的貿易摩擦和人力成本壓力的影響下,2019 年行業進入小幅負增長的階段,同時槓桿率有所提升。
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數據看,在 2013 年至今行業投資增速明顯下探,直至 2019 年基本進入小幅負增長階段,與行業整體發展趨勢一致,主要與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有關。
從出口數據觀察,近年來出口增速逐漸下降,並且下游產品如服裝和鞋類下降程度高於上游紡織產品。2019 年 12 月,紡織品、服裝、鞋類產品的出口增速整體出現明顯回升。
產業鏈中下游的服裝品牌和零售企業,價值鏈中的費用占比較大,能夠找到有利定位、精準高效的進行營銷,有助於推動更大的需求增長,發揮經營槓桿作用。
目前品牌在指導上下游供應鏈運轉節奏的同時也承擔部分渠 道庫存責任,通過與經銷商制定一定的退貨政策來將滯銷過季貨品送至直營折 扣店銷售,或通過加大補貼、延長帳期等方式支持經銷商渡過難關。
此外,隨著電商的發展、消費習慣的轉換,線上銷售保持較快增長,服裝類銷售累計 同比增速由 2015 年的 40%逐步下降至 2019 年末的 20%。以上便是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紡織服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紡織服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