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電子產品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消費類(3C)鋰電池的年產量已經超過50Gwh。截止2018年我國電池片產能達到51GW,同比增長24.4%,我國大陸占比66%,台灣占比11%,以下是廢舊電池行業分析。
近幾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爆發式增長。電池容量一般衰減到初始值的80%之後就要需要更換。電動乘用車電池的使用壽命一般在4到6年。新能源客車搭載的磷酸鐵鋰電池雖然理論用用壽命長,但由於其行駛里程長,充放電較為頻繁,故而一般使用壽命在3-4年。
廢舊電池行業分析認為,因此2018年以後動力電池將逐漸進入回收期,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動力電池的報廢量還會逐年增長,動力電池的報廢量達到6.4萬噸,同比增長129.86%。
動力汽車的鋰離子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鋰、錳、鎳、鈷等高附加值金屬,也含有鐵、銅等較低附加值金屬。從動力電池中回收這些有價金屬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同時還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2020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百億元。
我國電池領域產量穩定增長,帶動全球產量同比增長。2018年,全球電池片產能達到75GW,同比增長20.8%;中國電池片產能達到51GW,同比增長24.4%,略微領先全球電池片產能增長率。
電池產能分布集中於我國。2018年全球占比約為77%,其中大陸占比66%,台灣占比11%。其餘產能多分布於亞洲地區,東南亞占比8%,韓國占比約4%,印度占比約3%,日本占比約2%,美國占比僅為1%。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19年第1-12批以及2020年第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詳細信息,我們統計了相關登榜車型的電池類型。結果顯示,這些批次的新能源乘用車共有438種,其中347種搭載的是三元鋰電池,滲透率高達79.22%。
電池片產能及產值主要集中於我國(包括台灣),大陸占比約66%,台灣占比約11% 我國在電池領域具有領先優勢。廢舊電池行業分析指出,全球前十名電池片生產企業,7家來自內地,2家來自台灣,1家來自韓國。台灣地區電池領域布局較早,具有先發優勢。隨著產業集中度提升,大陸企業逐步蠶食台灣市場份額,後發優勢顯著。
目前,全球電池需求仍以化學電池為主。其中,鉛酸蓄電池具有性價比高、容量大、功率高、壽命長、安全可靠等優點,是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電池,2016年在全球電池行業需求的比重為45%;鋰離子電池憑藉能量密度高的優勢也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市場需求占比為23%。
總的來說,動力電池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它的壽命主要由充電頻率決定。運營車輛如網約車、計程車、公交車,通常充電頻次為7次/周,而私家車通常在1次/周,總體考慮,動力電池的生命周期也在5年左右。以此估算,預計到2025年,動力電池報廢量將達到150Gwh,動力電池回收潛在市場至少在百億級別,未來發展前景大好。以上便是廢舊電池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