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開始,我國風力發電機連續四年容量翻番。到2015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0,753MW,占當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48.5%,2016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3,328MW,占當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42.7%,位居全球第一。以下是風力發電機發展趨勢。
風電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風電場建設始於20世紀80年代,在其後的十餘年中,經歷了初期示範階段和產業化建立階段,裝機容量平穩、緩慢增長。自2003年起,隨著國家發改委首期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風電場建設進入規模化及國產化階段,裝機容量增長迅速。特別是2006年開始,連續四年裝機容量翻番,形成了爆發式的增長。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風力發電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統計,2010 年,我國除台灣省以外共新增風電機組12,904台,新增裝機容量達18,928MW,2011年新增裝機容量18,000MW,保持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第一的排名,2012 年新增裝機容量12,960MW,位列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第二位,2013年新增裝機容量16,100MW,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第一。2010年底我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為44,733MW,全球累計裝機容量排名由2008年的第4位、2009年的第2位上升到第1位。2016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3,328MW,占當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42.7%,截至2016 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168,690MW,占全球累計裝機容量的34.7%,位居全球第一。
風力發電機發展趨勢
1、繼續建設陸上大型基地
雖然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是我國風電最為集中的地區,但其開發空間仍非常廣闊。根據國家《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草案,到 2020 年,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裝機容量將超過 1.35 億 kW,保證我國3,000 多億千瓦時電能的輸出和消納,實現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的目標。
2、變漿距將成為發展主流
風能的隨機性和不穩定性,要求在風度發生變化時,發電設備可以通過改變風輪的漿距角使葉尖速比保持在最佳狀態。在電網發生故障需要緊急停機時,可以通過調整葉輪漿距角降低風能的轉化,從而優化停機策略並且配合低電壓穿越控制。
3、提升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電開發利用水平
提高風電開發技術水平。加強風能資源勘測和評價,提高微觀選址技術水平,針對不同的資源條件,研究採用不同機型、塔筒高度以及控制策略的設計方案,加強設備選型研究,探索同一風電場因地制宜安裝不同類型機組的混排方案。在可研設計階段推廣應用主機廠商帶方案招投標。推動低風速風電技術進步,因地制宜推進常規風電、低風速風電開發建設。
4、加深電力系統穩定性
隨著風電規模的擴大,對電網的影響逐漸加深,為了不影響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就要求風電發電機組不脫網運行,在故障切除後儘快幫助電力系統恢復運行,即低壓穿越,很多國家都在致力於研究此項,我國在 2011年已自主研製出直驅永磁機組成功通過了低壓穿越測試,後續還需繼續完善。
綜上所述,我國風電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明確的規劃和不斷更新升級的發展目標,使得地方政府、電網企業、運營企業和製造企業堅定了對風電發展的信心,並且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我國的風力發電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完善,具有深厚的市場發展潛力,只要國家大力扶持,企業積極進行技術創新,我國的風力發電產業生態圈將會更加完善,對環境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為了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的目標,我國將繼續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並大力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風電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開發方向,未來風電行業將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以上是風力發電機發展趨勢分析。也希望我國風電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風力發電機發展趨勢報告請關注中國風力發電機行業深度研究與發展趨勢報告。
更多風力發電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風力發電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