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鋼模板廠已發展到600多家,年生產能力3200萬平方米。2016年我國鋼模板的銷售額為302億美元,2017年我國鋼模板的銷售額達495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我國鋼模板的銷售額將突破550億美元。以下是鋼模廠發展前景分析。
鋼模板是用於混凝土澆築成型的鋼製模板,除了鋼質模板還有木質模板、膠合板模板等。 鋼模板以其多次使用、混凝土澆築成型美觀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工程中。我國鋼模廠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和我國建築施工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從七十年代末到現在,已經走過近三十年曆程。鋼模廠發展前景分析,推廣應用鋼模板、鋼腳手架,發展鋼模板、鋼腳手架是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在促進我國建築業施工技術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為替代木材,保護我國森林資源做出了重要貢獻。
最早的專業鋼模板鋼、鋼腳手架公司,大都由木材公司發展而來。過去計劃經濟時期,各級木材公司承擔著當地木材指標的供應任務,木材作為三大建築材料之一,在建築領域使用量很大,是製作建築模板和腳手架的主要材料。但由於木材本身易破損、易腐等特點,重複使用率低,一般只能使用2-3次,浪費現象十分嚴重。考慮到我國森林資源短缺的現實情況,如何節約使用木材,提高木材利用率,尤其是在建築領域節約使用木材,發展木材替代產品?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並得到了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努力倡導。
各地重大鋼結構工程的成功建設,說明我國的鋼結構綜合技術水平已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但我國的鋼結構產業在信息化、自動化、標準化、科研創新方面同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划起始之年,國家有關部委、行業協會及企業集團、鋼結構企業都在進行調研、分析市場及未來發展趨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也正在研究有關戰略性新型產業確定和規劃目標,對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強、國際競爭實力強大並可以占領更多市場的產業,將列入規劃並給予支持、扶持政策。機遇也是挑戰,我國鋼結構產業能否上台階、上規模,「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至關重要。
如今,我國鋼模工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鋼模產業、應用技術的進步。鋼模廠發展前景分析,我國多年成為全球鋼模消耗最大的國家,約占全球總量的25%-30%。2016年我國鋼模行業的銷售額約為302億美元,據測算2017年,國內鋼模行業銷售額約347.3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5%。
我國鋼模供需缺口龐大,需要從日本、德國、瑞典等國家進口大量的優質鋼模,主要是因為國外優質鋼模能夠大大延長鋼模的使用壽命。儘管如此,國產的鋼模有著國外鋼廠不可比擬的優勢:一是交貨時間優勢;二是成本優勢,對於同樣規格的產品,國產鋼模價格只有國外的1/5到1/3。近年來,我國的鋼模生產工藝和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國內的鋼模產品將逐漸替代進口產品。到2023年,我國鋼模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500億美元。
鋼模廠發展前景分析,目前在南方鋼模行業內,似乎都嗅到鋼模廠的前景,尤其是廣東一帶鋼模生產線蜂擁而上,潛在生產能力難以估計,對此,中國建築型材企業廣東偉業鋁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偉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說目前看鋼模廠市場前景很好,但大家跟風上馬生產線,會造成潛在產能過剩,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希望同行冷靜觀察市場,切莫盲目跟風,同時也呼籲相關政府部門予以正確引導,才防重複建設。其次,因為鋼模本身對硬度,及牆體的光滑面有一定要求,也不是所以企業都能做,或是做得好,如果做不好,會造成包膜,出現縫隙等技術缺陷,也會做亂市場。但整體來說,在城鎮化進程的今天,未來建築市場還是很看好,且綠色建築也是根本要求,如果形成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未來前景還是很樂觀。
我國鋼模板自1979年研製成功以來,在全國建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5%,鋼模行業在建築施工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截至2017年10月中旬,我國鋼模行業相關專利申請的數量為84個。未來我國鋼模廠的發展將出現未曾有過的興旺景象。以上是鋼模廠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鋼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鋼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