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文化報告 >> 廣播 >> 2025年廣播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開建

  本報訊(記者趙謹)昨天,科技部與國家廣電總局在京舉行了《國家高性能寬帶信息網暨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自主創新合作協議書》簽字儀式。科技部和廣電總局計劃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據悉,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的建設將帶動相關設備製造和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形成萬億產業規模。

    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下一代廣播電視網以我國自主創新的「高性能寬帶信息網」核心技術為支撐,該技術在我國已用了10年的時間研發和推廣。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地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採用了「高性能寬帶信息網」為基礎所建設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將不僅滿足用戶看電視的需求,還可以讓用戶通過此網絡獲取更多的信息。

    據悉,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的核心傳輸帶寬將超過每秒1000M,保證每戶接入帶寬超過每秒60M,比現有用戶平均上網速度快近百倍。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表示,廣播電視網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是通達千家萬戶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經濟便捷的信息載體。


2014年我國對農廣播發展現狀分析

  農業信息化的今天,發展對農廣播日顯重要,但由於電台趨利於廣告收入,公益性廣播節目缺少政策扶持,我國各級電台的對農廣播數量不多。在農業信息化的今天,廣播以其獨特的信息優勢致力於中國農村發展。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1-2016年中國廣播電視設備市場前景研究預測報告》分析了對農廣播存在的問題和信息供需優勢,探討性地提出了包括政策支持、技術支撐、尋找對農廣播的利益點、電台人員走基層、適時調整節目類型和節目的播出時間等策略,充分發揮廣播的信息傳遞優勢,促進對農廣播的發展,更好地服務於三農。

  一、我國對農廣播現狀

  中國廣播業一直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現狀,目前廣大的中國農村地區急需專業的對農廣播。中國是一個擁有13.6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其中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 6.3億,占總人口比重46.27%。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急速發展的經濟和日新月異的城市與經濟文化落後的廣大鄉村形成鮮明對比,城鄉二元格局的巨大差異成為中國國家不均衡發展的標誌之一。作為大眾傳媒的廣播在為中國各大中小城市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長時期忽略農村地區,已成為公認的事實。在以農業大省著稱的吉林省,省級9個廣播頻率中,專業的農業頻率僅1個,為「吉林鄉村廣播」;在省會長春市級電台6個廣播頻率中,專業的對農頻率為1 個,即長春鄉村廣播;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共有9個市級廣播頻率,但沒有一個是對農頻率;其他城市,如延吉、四平、通化、白城均無專業的對農廣播。由此中國涉農廣播現狀可見一斑。

  1.全國範圍內專業的對農廣播頻率少。全國範圍內專業的對農廣播頻率少,現有的其他非專業對農頻率中也少見農業或對農節目。現有對農廣播多集中在省級電台頻率或省會城市的電台頻率中,普通市級以下電台少有對農廣播。由於農業具有地域性強的特徵,不同地區的土壤情況、氣候條件和農作物品種差異巨大,耕種所需要的信息指引並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區需要本地對農廣播頻率,而目前的對農廣播很難滿足這種需求。以吉林市人民廣播電台和吉林市經濟廣播電台為例,二者下轄共9套頻率。其中,吉林市經濟廣播電台下設頻率快樂893、都市110、親愛603、健康1251,吉林市人民廣播電台下轄頻率有新聞台、交通台、松花江之聲、大眾生活台、小說長書廣播,這其中沒有一套是對農頻率,而吉林市下轄的舒蘭市、樺甸市、蛟河市、磐石市、永吉縣(口前鎮),均為糧食主產區。在市級 9套電台頻率中,廣播節目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汽車、餐飲等廣告收益多的行業,播出的廣告中也少有涉農廣告。

  2.廣大的中國農村地區還沒有形成收聽廣播節目的習慣。調查顯示,中國農村地區接觸的傳播媒介主要是電視,農民收看電視的時間只集中在中午 12︰00~1︰00和晚上7︰00~10︰00的農閒時間。雖然廣播具有極強的伴隨性優勢,但調查顯示,對於廣播,農民朋友雖然熟悉但並不經常收聽,廣播沒能成為最重要的信息來源。

  3.中國農村迫切需要廣播。中國農村迫切需要廣播,相對貧瘠的文化土壤和日益現代化的農業需要廣播這個擁有即時性強、隨處可收聽的優勢傳播媒介快速傳遞文化知識和農業信息技術,廣播可以並應該為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做出貢獻。農業技術信息和文化知識可以通過廣播快速傳播,農民在田間地頭務農時便可收聽廣播,及時了解最新的天氣信息、土壤信息、耕種信息。廣播還能將市場行情信息傳遞,方便農民選擇性耕種,了解交易行情,提高收入。資訊類新聞信息可以快速將農民和世界聯結在一起,使農民進行農業作業的同時了解世界,增長文化知識。強大的伴隨性優勢使廣播成為理論上服務三農的最好文化傳播工具。同時,地方台廣播還具有因地制宜的優勢,能夠更好的根據本地區情況服務三農,為本地農民提供本土化信息和資源。

  二、當前我國對農廣播發展困境

  中國是農業大國,基本國情決定了只有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知識化,國民素質才能得到根本性提高。農業是國家走向民主富強的基礎保障,農民這個國家的主人翁群體需要知識的武裝,這為對農廣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影響對農廣播發展困境的主要因素有:

  1.制度因素。當前,廣播電視行業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自負盈虧,照章納稅」的單一管理體制,對農廣播雖然具有強大的公益效能,但廣告創收能力不足。對農廣播的受眾主體是農民,而農民生活的農村地區經濟落後,商業不發達,農民的消費水平有限,消費的主要產品是農藥化肥等農用產品,以及少量的生活必須品。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廣播這個在市場經濟下導向市場的傳媒主體「重城市,輕農村」。廣播中涉農節目少,信息量低,專業的涉農頻率更是少之又少。

  2.公共財政投入力度不足,農村地區廣播信號不穩定。調查發現,在AM波段上,許多農民朋友反映,所在農村地區接收的廣播有許多雜音。由於鄉鎮政府體制改革,電視的普及,以及無線網絡的興起,農村廣播逐步走向了衰敗。尤其是有線電視系統具有的經濟性較突出特點,使各地廣電部門工作重心都向有線電視轉移,對農村有線廣播的投入逐步減少,雖然目前許多地區的廣播網絡得到了修復,但農村的廣播信號盲區依然大量存在,技術支撐不夠成為廣播信息傳遞的障礙因素之一。

  3.農村地區沒有形成收聽習慣。農民獨特的作息規律與城市相異,起床時間集中在早5:00前後,睡眠時間在晚20:00~22:00,各電台爭搶城市市場,節目時間設置按照城市需求,這是農村受眾不親近廣播的重要原因;城鄉生活差距很大,農村人口的生活與情感需求與城市人群有很大不同,關注的問題也有很大不同。目前針對城市的廣播內容不能充分滿足農民需要;缺乏專業農業技術信息傳播內容,使得廣播對於農民實用性差。城市人口青睞收聽廣播是因為廣播帶來了信息,即時的路況信息,豐盈的新聞資訊以及房產和購車信息,以及娛樂節目,而這些節目內容少有農村受眾所需要;現有廣播知識性內容不多,娛樂節目與植入廣告帶來豐厚的收入,節目雖好聽但並不耐聽,不能從根本上滿足農民群體求知的渴望。

  4.現有對農廣播針對性不強。現有對農廣播的地域性不強,涉及專業的農業知識不多,大多數對農頻率是在打造「城裡人」愛聽的「農業廣播」,由於針對性不強,其所贏得的高收聽率很大程度來自城市地區,沒能真正做到服務農民。

  三、中國農民需要專業的對農廣播

  1.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多是我國的國情,我國農村地區教育落後,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資源有限,農民讀書受限,文化氣氛的缺失帶來惡性循環:農民自主學習意識薄弱。大眾傳媒工具可以很好的輔助農民進行日常學習,而廣播可以輕鬆的成為普及文化的重要途徑。

  2.廣播可以快捷高效的傳播農業科技信息。廣播可以快捷高效的傳播農業科技信息,為中國農業發展服務。傳統的農業技術傳遞方式落後,目前,中國許多落後農村,信息傳遞仍保持「人傳人」模式。科技為第一生產力,現代化的農業需要科技支撐。廣播以其伴隨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獨特優勢,可以很好的滿足農民對於農業科技信息知識的需求,無論是專業性強的農業技術還是最新的農業信息,無需特定時間,通過播音員的播音,農民在田間地頭作業時可以隨時收聽。

  3.廣播在農村擁有傳播優勢。(1)伴隨性強。廣播區別於報紙和電視的優勢在於它的伴隨性。城市中,廣播成為了駕駛員駕駛中的夥伴,許多從事體力勞動的受眾也青睞可以隨處收聽的廣播,這是因為聽廣播不但有趣,而且不耽誤工作,使單調的工作不再無聊。在農村,農活作為體力勞動費力不費腦,廣播可以有效的滿足勞累工作中的精神需求。(2).傳播快捷高效。廣播的另一大優點是傳播速率快,傳統媒介報紙最快每天一版,再重要的消息也只能在第二天刊登;電視的速度快於紙媒,但電視需要畫面和聲畫結合既是電視的優勢,又使得電視必須有畫面才能播出。廣播則在傳播速度方面獨具優勢,無需畫面和聲音同期,也無需等待印刷,最新的消息可以隨時通過播音員插播,時間安排合理而自由。(3)接收簡單。接收廣播信號的收音機小巧便攜,隨著科技的發展,普通的手機等移動終端也早已能夠輕鬆接收廣播。(4)可因地制宜。廣播具有因地制宜的優勢,能更好的結合地方特色和需求。地方台的對農廣播可以有針對的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

  四、我國對農廣播發展困境解決機制分析

  1.政策的扶持。走出對農廣播發展困境,首先需要國家出台對應政策,鼓勵各級廣播創立專業的對農頻率,並給予政策傾向。世界各國均有針對廣告收益不足卻有社會效益的公益節目實施「政府公共財政扶持」的政策,即使在美、英、日等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也不乏其例。現存的廣電管理體制與我國國情有些游移。現存的廣播電視管理體制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廣播「重城市,輕農村」現象。在對農廣播發展的問題上,國家「有形的手」必須給予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以引導。

  2.加強技術支撐。技術保障是廣播發展的基礎,保障廣播信號落地,信號質量良好,尤其對於偏遠山區關係重大。另外,對於確實貧困的邊遠地區,國家應加大技術和財政支持,使當地群眾隨時隨地聽到廣播成為可能。

  3.媒體的努力。(1)媒體應積極尋找對農廣播的利益點,在服務三農的原則下辦好對農廣播節目是提高廣告利潤的根本途徑,使節目不僅好聽,而且耐聽;不僅貼近生活,而且確實有利於農業知識傳播,能夠真正做到服務三農、促進農業發展、豐富農民生活、活躍農村經濟。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農民非農收入的比重在逐漸加大,這也為對農廣播創造了新的利潤點。(2)發展對農廣播,還需要采編播人員深入走基層,走入農村,了解農民所需。只有了解農民朋友的期待與訴求,才能發現對農廣播發展存在的不足,找到對農廣播的切入點,使農業節目真正滿足農民生活、生產、娛樂、求職、求信息的需要。(3)合理安排節目類型和各檔節目的播出時間,根據不同地區各季節農民作息時間不同的特點和生活習慣,及時靈活地安排、調整節目類型和播放時間,創辦出農業節目的獨特性,真正實現對農廣播服務農村、服務農業、服務農民,促進農業信息化的高度快速發展。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廣播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廣播熱門推薦

廣播相關排行

廣播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廣播精選報告、廣播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廣播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廣播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