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通信報告 >> 光通信 >> 2025年光通信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光通信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需求持續提高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數據中心是光通信的重要應用領域,在大數據和數位化轉型的背景下我國數據紅線市場持續增長。新基建給光通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和需求市場,我國光通信市場規模也在保持增長趨勢。

  光通信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光晶片、陶瓷套管、陶瓷插芯、光纖適配器、轉化器等零部件;中游為由多種光通信器件封裝而成的光模塊與子系統;下游為光通信設備商、電信網絡運營商、數據中心及雲服務提供商等。

  近年來「新基建」為信息通信網絡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而光通信是發展「新基建」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必要前提,其發展水平更是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隨著光晶片、光器件的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光通信行業能夠更好地應對海量數據以及高速運算要求帶來的巨大壓力,光通信行業規模也持續增長。據光通信行業市場分析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光通信行業市場規模為1266億元,同比增長5.5%。

  光通信行業市場分析指出從我國光通信市場結構情況來看,光纖光纜、網絡運營服務及光網絡設備占據了我國光通信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占比之和達90%以上。其中光纖光纜占比最高,達37%,其次為網絡運營服務,占比為29%。

  數據中心是光通信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受新基建、數位化轉型及數字中國遠景目標等國家政策促進及企業降本增效需求的驅動,近年來我國數據中心業務收入持續高速增長。據光通信行業市場分析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行業市場收入達到1500.2億元,同比增長28.5%。隨著我國各地區、各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深入推進,我國數據中心市場收入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持續推動我國光通信行業的發展。

  從光模塊競爭格局來看,2020年全球光模塊市場中,我國產商已然取得領先的地位,市場份額前五中有三家國產廠商,但整體行業集中度較為分散,行業CR3僅為37%,CR5為5%。

  從光通信設備競爭格局來看,目前,無論是無線接入設備還是光通信設備,我國廠商都已取得全球領先地位。具體來看,目前我國光通信設備市場中,華為市場份額占比最高,達25%,其次為中興和烽火,占比分別為12%和6%。

  綜上看來我國光通信行業呈現增長的態勢,並且隨著新基建、數字經濟等的發展推動著我國光通信行業的發展,其中光纖光纜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

光通信行業發展前景

  如今,隨著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三大運營對4G基站的建設為光通信產業帶來了巨大發展。那麼光通信行業發展前景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就來對其進行個大致了解吧。

光通信行業發展前景

  光通信行業是一個全球性行業,長期來看,行業的發展主要受各國政府政策規劃及行業技術變革的影響。光纖光纜及上游光通信材料行業的發展主要受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我國光通信產業是國家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世界各國也不同程度地加大對光通信產業的投資力度,國家規劃為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光通信技術的不斷變革與升級也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浪潮,行業的發展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將保持較高的景氣度。

  從光通信行業分析來看,近幾年隨著中國光通信市場的迅速發展,光通信材料及光通信器件的產能不斷擴張,原有的供不應求的局面得以改變,廠商的持續投入擴產使得中低端的產品供給己能滿足市場需求,但部分種類的高端產品仍然供給不足,如部分高端PBT材料、光有源器件、WDM波分復用器件晶片等還需依靠進口。行業內各廠商也緊跟市場步伐,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未來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將逐漸緩解。

  目前我國光纖光纜行業較為成熟,行業集中度較高,長飛、享通、中天、烽火等幾家占據了國內光纖光纜產業產能的70%-80%市場份額,近五年來競爭格局較為穩定,前五名廠商市場份額排名未有變動。目前行業競爭的關鍵取決於光棒的生產,光棒占到光纖成本的65%-70%。

  且近年來雲服務市場的持續走高,對IDC市場的增長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根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雲服務市場的複合增速將達到16.4%,2020年其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3834億美元。從我國IDC行業近7年的發展來看,具有基數小、增速快的特點,近兩年行業增速維持在40%左右,兩倍於全球市場的增長,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行業預測,2018年國內IDC市場規模將達1390億元,增速仍保持在40%左右。IDC的高增速帶動國內光模塊市場發展速度略快於國外市場。

  在運營商投入方面,三大運營商一直在持續加大光纖網絡的建設,市場巨大的需求帶動了光通信產業的快速發展。尤其隨著5G時代加速到來,「5G商用,承載先行」,也促使運營商光通信設備集采量創新高。對於IDC建設這塊,根據行業預測,到2019年,全球電信網絡流量的99%和數據中心相關。2015-2020年間,DCI流量年複合增速將達到31.90%。為實現高速的長距離傳輸應用,DCI互聯需求拉動高速光模塊需求規模增長。這也極大的帶動了光通信產業的繁榮景象。

  且近幾年,國內4G業務飛速發展,國內三大運營商投入大量資金建設4G基站及相關配套設施,帶動了光纖光纜、光通信器件、設備等光通信各業務板塊的持續增長。新建4G基站數量超過200萬座。隨著4G應用的成熟,我國工信部提出力爭在2020年實現5G網絡商用。5G網絡基站之間的數據回傳規模和複雜程度遠超3G/4G,大規模的數據回傳需依賴完善的光纖光纜線路布局,同時數據量的增加對城域網、骨幹網的帶寬要求也將提升,圍繞5G建設而產生的光纖光纜、光器件、模塊、設備等配套產業的需求和供給高峰將持續到2020年以後。

  隨著我國網絡科技創新的層出不窮,VR/AR、高清視頻、網絡直播等新產品不斷湧現,隨著4G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移動數據流量的消費也呈現爆發式增長。對於光纖等配套產品將會持續較久的時間,光通信行業的發展前景無疑是一片藍海。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光通信行業市場前景的大致介紹了,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給給您帶來幫助,如需了解更多的光通信行業相關資訊可點擊本文連結進行查閱!

光通信行業前景分析

  光通信是以光波為載體的通信方式,具體包括了運營商電信網絡、光纖光纜、光器件、光主設備等光通信產業,有數據顯示預測光通信行業2021年我國光通信市場規模將達1200億元。以下是對光通信行業前景分析。

  通信時,首先將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再透過光纖將光信號進行傳遞,在發送端首先要把傳送的信息(如話音)變成電信號,然後調製到雷射器發出的雷射束上,使光的強度隨電信號的幅度(頻率)變化而變化,並通過光纖經過光的全反射原理傳送;在接收端,檢測器收到光信號後把它變換成電信號,經解調後恢復原信息,光通信屬於有線通信的一種。

  自2013年「寬帶中國」的提出和4G建設周期啟動以來,中國光通信連續多年呈現高速增長。然而,隨著FTTx和4G鋪設接近尾聲,5G剛剛開始商用,中國光通信市場尤其是光纖光纜市場在2019年面臨青黃不接。代表性指標光纖單價也從2012年的百元每芯公里降至2018年的65元每芯公里,2019年中國移動1.05億芯公里的普通光纖集采單價更是降到30元每芯公里左右。

  隨著全球光通信產業轉移,併購市場規模上升較快,國內領先企業紛紛加碼收購國外廠商以及國際通信產業蓬勃發展,2020年光通信併購市場迅速升溫。

  光晶片、光器件的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光通信行業將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海量數據以及高速運算要求帶來的巨大壓力,光通信行業有望保持持續增長。2015年-2021年我國光通信市場規模逐步增長,預測2021年我國光通信市場規模將達1200億元。

  在光通信產業中,國內企業目前在光通信設備、光纖光纜等領域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在光晶片、光器件/光模塊領域,我國仍然處於追逐者的位置。目前我國光通信高端核心晶片90%以上需要進口,儘管近年來中國廠商在無源器件領域已經占據一定份額,有源器件研發加速趨勢明顯,與國外企業的技術差距逐步縮小,但整體上來看,仍是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

  我國光纖光纜行業比較成熟,行業集中度較高,前幾家占據國內光纖光纜產業產能的70%-80%市場份額,近五年來競爭格局較為穩定,前五名廠商市場份額排名未有變動。目前行業競爭的關鍵取決於光棒的生產,光棒占到光纖成本的65%-70%。

  近年來,國務院、政府相關部門、行業組織制定了多項行業相關的法規及政策,明確了光通信行業的發展方向及產業扶持政策。2018年工信部發布《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指出核心、高端光電子器件落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瓶頸。目前25Gb/s的高速率光晶片國產化率僅3%左右,供應主要依賴美國、日本廠商。政策要求在2022年中低端光電子晶片的國產化率超過60%,高端光電子晶片國產化率突破20%。

  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數據中心及5G建設下,光通信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技術、產品升級,寬帶、高速、高密度收發及傳輸將是光通信及數據通信未來發展趨勢。以上便是光通信行業前景分析的全部內容了。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光通信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光通信相關排行

光通信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光通信精選報告、光通信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光通信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光通信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