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內光棒總需求7800噸左右,自產光棒約5600噸,國內產量占比已經超過70%。色散補償光纖(DCF)在1 550 nm光波長附近有較大的負色散,用這種光纖與常規單模光纖(即G.652光纖)串接組成傳輸線路,可以補償常規單模光纖在該光波長處的正色散,以延長中繼距離。以下對色散補償光纖市場分析。
色散補償光纖市場分析,國內光纖預製棒產能預計2017年底達到8900噸,2018年底達到10500 噸,預計對應產量2017年為7200噸,2018年底為8600噸,預計2018年國內光纖需求3.1-3.3億芯公里,對應光棒需求為9400噸,測算2018年底國內光棒需求缺口為800噸,缺口率為8%。
中國光纖光纜需求量是全球光纖光纜需求量的主要推動力。根據數據,2016年,中國光纖光纜需求量占到全球需求量的57%。國內光纖光纜廠商從多年前200多家減少至不足30家,具備「棒纖纜」全產業鏈能力的公司競爭力不斷增強,行業集中度趨勢明顯。色散補償光纖市場分析,光棒市場份額方面,長飛、亨通、中天、富通和烽火前五家廠 商的市場份額總和已達93%。
我國有世界最大的電力光纖通信網絡,但是網絡現狀是「骨幹網強、接入網弱」、「高端強、低端弱」的態勢。據色散補償光纖市場分析了解,我國電力網中,110kV及以上骨幹網基本實現100%光纖化,而35kV及10kV中壓配電網僅50%光纖化,特別是電網「最後一公里」的380V及220V用戶接入網光纖化率極低,光纖接入只有占0.14%。2016年,中國光纖光纜需求量占到全球需求量的57%。CRU認為,隨著4G建設的深入以及光纖到戶的廣泛覆蓋,中國的光纖光纜需求增長不會就此停滯。
2010年以來,國內光纜線路長度保持2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色散補償光纖市場分析,2017年第三季度末,光纜總長度已達3606萬公里,相比2016年增幅已達19%,全年增速預計超過20%,為5G到來做好傳輸網建設提速準備。其中長途光纜和本地網中繼光纜穩定增長,接入網以每年12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中國的強勁需求仍是主要推動力,引領全球增長的趨勢。
更多光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