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生活垃圾迅速增加,垃圾處理缺口巨大,垃圾焚燒將成為主要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那麼固廢處置發展趨勢會是怎麼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我國固廢處理領域近幾年出現了諸多新趨勢:垃圾分類向縱深發展,垃圾焚燒競爭加劇及鄰避現象擴散,污泥、危廢和建築垃圾處理處置受到重視,土壤修復開始啟動,水泥窯協同擴大試點,PPP模式全面推進,國內外企業併購吸引眼球,村鎮垃圾治理初見成效,「兩網融合」獲得政策支持,垃圾熱解氣化技術漸成熱點,新常態下我國固廢處理領域正面臨重要的機遇期和發展期。
現階段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仍具有很強的政策依賴性,未來隨著監督體系及盈利模式逐步完善,固廢作為環保行業的熱點,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釋放。
目前衛生填埋處理占主導地位,長期看焚燒處理優勢明顯、增速較快。常見的垃圾無害化處理方式有衛生填埋、焚燒和高溫堆肥。其中,我國垃圾焚燒處理量占比從2006年的14.45%上升到2015年的34.28%,2015年焚燒處理量為6176萬噸,處理能力為21.9萬噸/日(約8000萬噸/年);衛生填埋占比從2006年的81.4%下降到2015年的63.75%,2015年處理量為11483萬噸,處理能力為34.4萬噸/日(約12600萬噸/年),而近年高溫堆肥處理量極少,2015年僅為354萬噸。垃圾焚燒與填埋法相比,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程度更高:①減量縮容:在垃圾經過焚燒後,一般可減重80%,減容90%以上,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②資源再利用:按熱值比較,每噸生活垃圾約相當於0.2-0.25噸標準煤,垃圾焚燒發電的資源綜合利用效益相當可觀;③污染弱:垃圾焚燒主要產生的氣體為二氧化碳。因而垃圾焚燒成為近年來國家推崇的無害化處理方式,在垃圾無害化處理中的占比逐年上升。
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總投資約2518.4億元。其中,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投資1699.3億元;到2020年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其他城市達到95%以上;2015年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為23.52萬噸/日(註:國家統計局數據為21.91萬噸/日),計劃2020年提高到59.14萬噸/日,占總處理能力(110.49萬噸/日)的比例達到54%。
垃圾焚燒在我國公用設施中最早採用PPP模式,占比超過80%,近日,四部委聯合發文,鼓勵加強對垃圾處理領域全面實施PPP模式,將終端設施建設擴展至收集、轉運、處理、處置各環節。
國家財政部PPP中心入庫環保項目總計1969個,總投資1.07萬億元,其中垃圾焚燒項目152個、總投資金額731.6億元。
(1)污染排放標準提升、環境補償措施實施、地方政府積極推進、高標準垃圾焚燒廠增多,跨行政區域垃圾運輸開口,有望逐步緩解垃圾焚燒廠落地難的「鄰避」困境;
(2)國家技術、產業、價格、財政和環保等政策層面,總體有利於促進和保障垃圾焚燒產業的長期發展;
(3)成熟的商業模式、長期的投資回報和緊缺的項目資源,將使得核心企業之間「跑馬圈地」式的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並將從城市向縣鎮延伸;
(4)預計垃圾焚燒產業將呈「兩低三高」的發展趨勢,即年均增量降低、平均規模降低、建設標準提高、運營水平提高、行業集中度提高;
(5)「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333」產業格局;「十三五」期末,有望形成「555」產業格局。
以上便是筆者對固廢處置發展趨勢的詳細介紹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固廢處置發展趨勢將會是一片藍海愈來愈好~
更多固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固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