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矽片製造大國,2017年我剛矽片產量約為188億片,折合產量為87.6GW,同比增長39%,約占全球矽片產量的83% ,其中單晶矽片產量約為60億片。那麼矽棒發展現狀會是怎麼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通過對矽棒發展現狀的詳細分析得知碳矽棒指的是作用主要是耐火耐高溫材料,做高溫發熱的元件。另外由於矽元素是地殼中儲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對太陽能電池這樣註定要進入大規模市場(mass market)的產品而言,儲量的優勢也是矽成為光伏主要材料的原因之一。
據矽業分會統計,2016年前8個月我國工業矽產量共計122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2.9%。目前,新疆是工業矽產量最大的地區,前8個月產量為44.2萬噸,同比增長60%以上,占到了國內總產量的36.2%。雲南企業開工期晚於往年,但在當地政策的扶持下,雲南前8個月產量較2015年同期增加近6萬噸,達到28.1萬噸。四川地區企業生產相對穩定,產量同比小幅增長4.9%至19.2萬噸。
據統計,前8個月,新疆、雲南、四川三大工業矽主產區其產量為91.5萬噸,同比增長34.4%,並占總產量的市場份額從63.1%提升至75%。其中新疆和雲南又是產量增加的主要地區,新疆地區產量增加是基於之前新建項目產能釋放,而雲南地區則是地方政府出台鼓勵政策,電價下調,成本下降,競爭力提升,使得雲南地區產量創新高。但是,貴州、甘肅等其他區域其產量則出現明顯的減少。從2016年前8個月的產量數據可以看出,區域之間競爭凸顯,特別是雲南和新疆的區域競爭明顯。
2016 年, 全球多晶矽產量為 37 萬噸, 中國多晶矽產量 19.5 萬噸, 占比僅為 52.70%。 2017 年前三季度國內多晶矽產量約為 17 萬噸,同比增長 17%。 預計到 2017 年底,國內多晶矽產能將達到 27萬噸, 但仍有 40%矽料需求需要進口產能填充,進口替代空間仍大。
矽料需求量居高不下,但自給率僅為 56.82%,仍有進口替代空間。 2017 年前三季度矽料需求持續放量,矽料價格穩中有升,相關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全球太陽能產業最上游端的矽料有 80%以上在中國加工為矽片,隨著全球光伏裝機規模持續增長,國內矽料需求將保持增長。但我國矽料產量僅占全球產量的 50%左右,國產多晶矽無法滿足下游需要,矽料進口需求持續較高。
通過對矽棒市場現狀分析,2016 年我國矽料進口量約 14.10 萬噸,同比增長 8.55%,其中,從韓國、德國、美國分別進口 7.00 萬噸、 3.57 萬噸、 0.56 萬噸,占比分別為49.7%、25.3%、 4.0%。 2017 年前三季度多晶矽進口量為 11.34 萬噸, 每月進口量均超過 1 萬噸,月均進口量為 1.26 萬噸,最高達到 1.6 萬噸。
我們預計全球 2017、 2018、 2019 年新增裝機 100GW、 110GW、 120GW,中國組件占比 80%,組件生產企業的平均單瓦矽耗量約4.9g/W, 2017 年我國矽料市場需求量約為 43.5 萬噸,考慮金剛線替代矽耗量下降至4.5-5.0g/W,則 2017/2018/2019 年矽料需求量最低為 39 萬/44 萬/49 萬噸,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通過對矽棒發展現狀的詳細分析得知長期來看,各國制定太陽能光伏行業政策均以促使行業內各投資主體獲得正常投資回報率、推動行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為目標,但短期內,各國補貼政策變動會造成市場安裝量的波動,並對光伏行業中各企業盈利能力造成影響,只有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具備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才能取得持續發展。以上便是筆者對矽棒發展現狀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矽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矽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