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軌道列車定義
空中軌道列車(簡稱空軌)是懸掛式單軌交通系統。軌道在列車上方,由鋼鐵或水泥立柱支撐在空中。由於將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在無需擴展城市現有公路設施的基礎上可緩解城市交通難題。又由於它只將軌道移至空中,而不是像高架輕軌或騎坐式單軌那樣將整個路面抬入空中,因此克服了其他軌道交通系統的弊病,在建造和運營方面具有很多突出的特點和優點。
空中軌道列車概述
簡介
20世紀80年代,在德國聯邦政府的支持下,這種全新的軌道交通系統開始研製。要實現的目標很明確:首先,全新的軌道交通系統必須是環保的,即無廢氣排放,交通工具行駛時無噪音污染,對原有建築及環境無甚影響。其次,系統必須能融入已有的公共運輸系統中,成為其延伸與補充,比如,可與地鐵連接達市中心的商業圈及辦公區,為醫院、學校、住宅區提供聯線等等。再有,系統必須是可以隨著城市發展而擴充的,即系統必須是可加長、可拆卸、可移動的。
在這種超前理念指導下誕生了H-Bahn空軌這種全新的公交系統。在德語中,H-Bahn 即為空中軌道之意。H-Bahn空軌主要部件由西門子設計生產,H-Bahn公司擁有全部智慧財產權。所有部件批量生產,是十分成熟的技術。
兩條線路在德國的Dortmund市(1984)、Düsseldorf市(2002)投入使用已有多年,運轉率幾乎高達100%。
適用範圍
H-Bahn 空軌屬於輕型,中等速度的交通運輸工具。特別適宜於中小城市做為城市軌道交通 。亦可在大城市中作為地鐵的延伸,連接到達市中心的商業圈及辦公區,為醫院、學校、住宅區提供聯線等等。
空軌即可以作為城市繁華區、居民聚集區、風景旅遊區、大型商圈、博覽會等地區的交通工具,又可作為機場、地鐵、火車站、長途客運站之間的中轉接續工具。設計合理,也可替代地鐵完成大運量交通任務。
設計理念
不同於地鐵或輕軌,H-Bahn空軌將路面、軌道、供電系統、通信系統、信息系統、隔音網等全部集成在一軌道梁內,在工廠中批量生產完成。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都很低(均約為地鐵的1/4或1/5左右)。H-Bahn空軌占地面積極小,外形整潔美觀。
空軌的所有部件都封閉在鋼製軌道梁中,占地面積很小,外形簡潔美觀,不遮擋光線。現場施工工程也非常簡單快捷。
相關參數
1、載客數量
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標準、地鐵設計規範規定,以及現有德國車輛設計標準,每空軌 輛列車可運載75-100人左右。按一列車4輛列車編組,每列車旅客人數約為280-390人。
2、發車間隔
本系統最高運行速度為50km/h,其速度風險遠低於地鐵系統的80km/h,列車編組4輛的長度為36.8m,不足地鐵B型車2輛編組長度,且為膠輪系統,加上先進的剎車性能,使其制動距離遠低於地鐵的鋼輪鋼軌系統。因此發車間隔可以縮短。
a、採用90秒發車間隔
站間平均速度按40km/h計算,兩列車間距大約為1000m,完全能保證安全運行。其運輸能力為11000-15800人次/小時左右。
b、採用72秒發車間隔
站間平均速度按40km/h計算,兩列車間隔距離大約為800m,完全能保證安全運行。其運輸能力為14300-19800人次/小時左右
H-Bahn空中軌道列車設計最小追蹤時間為40秒,最短追蹤距離為400m。上述發車間隔已有很大的安全
路面特性:占用空間小,高架截面小,不單獨占用道路。
3、車站
由於本系統基本為高架線路,所以車站採用高架形式。為保證乘客候車安全,車站設置安全門。
列車運行中,橫向擺動幅度為6.5°,為保證列車進站安全,站台邊緣需與車輛之間留32cm的空隙。在站台邊緣設置寬30cm的踏板,平時豎起,列車進站後踏板放下,僅與車輛留2cm的空隙。同時,在站台板下設置鎖定裝置,列車停穩後,將車輛固定住,保持車輛穩定和與站台的距離。
4、系統構成
列車運行控制系統與地鐵/輕軌項目類似,採用完整ATC系統,包括ATS、ATP和ATO。
感應環線的Seltrac系統已經應用在加拿大溫哥華「天車線」、香港KCRC西線鐵路、吉隆坡城市輕軌等,在國內的武漢輕軌、廣州地鐵3號線均已開通運營。這種車-地傳輸方式因為其成熟的使用經驗、使用壽命長等優點仍得到繼續的應用。
5、與安全門接口及定位精度
車站設置安全門,受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監督控制。通過感應環線和無線列車定位,系統的定位精度可達±3cm。
6、維修基地
維修中心設測試線一條,長度350m。檢修庫線三條,其中一條為貫通線,承擔車輛的清洗和解編任務;兩條庫內檢修線,承擔車輛的維修任務;一條盡頭庫線,負責特種車的存放和維護。
維修中心設檢修車庫一座,庫內設有車輛橫移裝置和檢修平台等。
實心橡膠輪胎使用壽命大約8~10萬公里,導向輪大約15萬公里。
7、環境影響
噪聲:距列車6.5m處為65dB。對環境無其他特殊影響。
8、其他
平均單公里造價:10000-15000萬,大大低於其他軌道交通工具單公里造價(約為地鐵的1/5,輕軌的1/2-1/3,騎跨式單軌的1/2-1/3,低速磁浮的1/4)。
能耗:車公里耗電2.4千瓦時,遠遠低於其他軌道交通工具。
單節車輛造價:約為其他軌道交通工具車輛的50%-70%。
建設周期:1-2年,其他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從申報到審批,直至建設完成,周期非常長。
先期投入:在滿足運能需求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先期投入。由於空軌可移動、可擴充、可拆遷的特點,後期可不斷擴充。
更多軌道列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軌道列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