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整個工業顯示器產業又開始重現活力,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全球企業在工業顯示器產業鏈的累計投資已超過2480億美元,其中中國達700億美元,美國達950億美元,日本達500億美元,以下是工業顯示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6年全球工業顯示器市場規模為43.3億美元。工業物聯網(IIoT)的日益普及,對多功能人機界面(HMI)設備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智能工業顯示器不斷增長的使用預計都將極大的促進市場增長。
由於顯示器提供的創新功能,包括自動觸摸檢測器和觸控螢幕面板;射頻識別(RFID);乙太網連接;耐高溫、衝擊、振動、粉塵、劃傷和化學品等特性,工業顯示器行業重視度越來越突出。工業顯示器行業分析指出,由於顯示器產品是手工流程以及過時的按鈕式技術合適的替代,該行業提供了巨大的投資機會。
美國工業顯示器市場的特點是技術不斷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業需求。如薄膜電晶體(TFT)液晶顯示器(LCD)、低溫多晶矽(LTPS)、數字光學處理(DLP)以及濾色鏡(CF)等技術都是業內最新的創新技術。工業顯示器行業發展現狀指出,對多功能HMI和智能觸控螢幕顯示器需求的不斷增長,也是行業發展和創新的主要動力。
與工業顯示器製造和銷售的相關規定因地區或國家層次而有所差異。例如,歐盟法關於危害物質禁用指令(RoHS)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鎘、鉛、汞和六價鉻和阻燃劑的使用,如多溴二苯醚(PBDE)或多溴聯苯(PBB)在電子設備的使用。
我國大陸工業顯示器產業起步較晚,但得益於中國大陸地區的市場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以及政府及銀行雄厚的資金支持,自上世紀90年代起,韓國、日本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的工業顯示器生產線開始向中國大陸轉移,誕生了我國第一批工業顯示器生產企業。
2016年,我國工業顯示器的出口金額為21.30億美元,同比下降29.85%,而出口均價僅為71.17美元/台。2017年我國工業顯示器的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仍在持續下跌之中。
2018年,我國工業顯示器出口優勢漸失,還與我國工業顯示器出口仍然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難以應對市場競爭有關。工業顯示器行業發展現狀支指出,中國雖然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生產基地,本土廠商技術依舊薄弱,特別是在高端產品領域常年從韓國、日本、台灣等地進口液晶面板。在新技術發展上,與日韓以及台灣企業技術差距還比較大,整體上仍處於技術追趕階段。
2019年,中國大陸的工業顯示器產能將達到全面領先。背光模組光電系統、量子點顯示光電系統等產品作為工業顯示器的核心部件,將受到全球工業顯示器產業轉移的推動,迎來良好的市場機遇。
未來,隨著京東方、深天馬、華星光電等面板廠商籌建生產線的落地投產和產能釋放,我國大陸地區的工業顯示器產將迅猛增長,占全球工業顯示器產能的比例也將進一步提高。全球工業顯示器產業將向中國大陸地區持續加速轉移,因此工業顯示器產業仍具有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與之配套的背光模組光電系統的市場需求也將得到提升。以上便是工業顯示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工業顯示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業顯示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