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核電發電量比2017年上升了15.78%,在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中的占比達到15.83%。核電站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的能量進行發電。以下對核能發電行業概況分析。
核能發電行業概況分析,核電是一種高效的能源。1千克鈾235全部裂變,能夠釋放出相當於2700噸標煤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核能發電行業分析指出,一座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平均每年只需補充約25噸的核燃料,全年只需幾輛卡車運輸,而同樣功率的燃煤火電站每年耗煤達300萬噸,每天需要供煤近萬噸,需要上百節火車皮運輸,對運輸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核電溫室氣體排放量極低
核電與火電、水電並稱世界三大電力供應支柱,相比火電等傳統能源,核電具有環境影響小、資源消耗少等特點,而相比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核電則呈現發電功率高、供應能力強、運行功率穩定不受環境因素影響等特點。現從三大有利因素來分析核能發電行業概況。
近年來,中國核電產業迎來了重啟後的審批和建設高潮。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電力成本等多方面來看,中國都離不開核電,隨著核電建設經驗的積累和安全技術措施的不斷完善,中國核電將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核能發電行業概況分析,隨著中國核電技術的不斷成熟,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布局和實施,「中國核電走出去」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中國核電必將走出國門、服務世界。國家能源局牽頭制定的核電「十三五」規劃,涉及核電發展中長期展望,預計2030年核電裝機規模達1.2-1.5億千瓦,核電發電量占比提升至8%-10%。這說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核電將是提升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國內核電新項目的恢復建設是還「核電走出去」項目,都將進一步拉動核電閥門設備的市場需求,特別是隨著新建核電項目逐步投入商業運行,國內在運行的核電站將越來越多,核電站閥門的維護、維修等備件、服務需求也將逐步擴大。
從引進到趕超,核電鑄中華重器。核能發電行業概況分析,從91年首座核電機組投入運行至今,中國內地目前在運核電機組37台,規模位列世界第四,在建核電機組規模位列第一,核電在中國已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中國正在從核電大國走向核電強國,自主打造的核電重器華龍一號和CAP1400已滿足世界最新核安全標準,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並成功進軍巴基斯坦、阿根廷、英國等國家。
2017年11月9日,「2017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暨國家級核電產業創新平台揭牌」在山東煙臺舉辦。核能發電行業概況分析,本屆論壇圍繞「核能多元化應用」展開討論,來自國家能源局、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環保部、山東省發改委、環保廳、科技廳等有關部門、煙臺市政府和有關單位、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山東大學、中國廣核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以及煙臺台海集團等核電裝備製造企業的近400名代表參加本屆論壇。各代表在會上達成共識:在推進核電安全高效發展的同時,積極推進核能與核技術在供熱、制氫、海水淡化、綠色電動車、核動力與常規動力混合驅動的大型運輸艦船、醫療、環保等方面的應用。
核能發電行業概況分析,目前全國在運和在建核電機組容量共約5867.8萬千瓦,如果要達到2020年8800萬千瓦的規劃,未來3年,我國總共需開工建設約23台核電機組,按核電站單位投資1.3萬元/千瓦來計算,至少需要投入3800億元,則核電設備總投資為1900億元。如果按核島、常規島、輔助設備國產化率分別為70%、80%、90%計算,那麼未來3年國內核電設備製造商將分享1460億元的市場,即2018~2020年平均每年核電設備製造市場將高達480億元以上。
更多核能發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核能發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